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传记回忆 >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

序(3)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章节:序(3),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30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的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背景音乐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双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序:  接触、了解、信任、赞赏,四大步

在2007年9月7日,我与胡银芳同志首次相识。那天,她来到我家,录制一段听后感。北京新闻台828千赫的《纪实广播小说》栏目,我很喜爱,特别是在2007年播放《596秘史》时。我知道“596”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因此十分关心,每天都听两遍,而且受感动。

所以答应电台来我家中录音,谈谈听后的感想。这天,看见胡银芳他们那种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颇有好感,就赠送她一本我着的《邓稼先图片传略》,作为纪念。

有了初次接触的良好基础,在一年多后,胡银芳打电话给我,说她想做一个关于邓稼先和我的节目,我就爽快地答应了。从2008年11月28日起,到2009年5月,前后6个月的时间,她带着提纲、笔记本、录音机和话筒多次来我家中采访、录音、做笔记。

一开始,我有些担心她是否能够了解一个耄耋老人的心怀。毕竟我已经81岁了,而她刚刚才是人到中年。我们之间会有代沟吗?我问她,我是既见过洋鬼子又见过外宾的人,而你只见过外宾,你能懂得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吗?她如实地谈了父辈的抗美援朝经历和自己在成长及工作中的历练。我俩通过长时间的交谈、沟通,逐渐感觉到她能够了解我的心意。

来采访之前,她做了充分的准备。阅读了网上和其他很多资料,归纳出条目,然后逐条向我提问,以求获得真实的内容。好像做科学研究一样,每件事都要达到恰如其分,不故意抬高,也不人为地压低。后来,她告诉我说,已经整理出来了十多万字。一系列的采访不但可以有录音报道,还可以出一本书。为了更好地帮助她,我把《邓稼先传》和《邓稼先文集》两本书也送给她作参考。

现在简要地介绍一下我自己:我1946年南开中学毕业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学制七年。1953年我25岁时毕业留校任教,专长神经解剖学,干到2003年75岁时退休,在北医整整工作50年。从助教升到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我大学毕业后不久,与邓稼先结婚。婚后,他做科研我教书,有过5年轻松悠闲舒适快乐的生活。自从1958年邓稼先接受国家交付的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一切都改变了。他是压力极大,我是提心吊胆。这种状态持续28年,直到1986年邓稼先逝世为止。压力来自任务,他为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以及小型化、核禁试等一连串任务而穷其精力、不惜生命。我是既害怕他完不成任务,又担心他的身体,因为核辐射伤人甚于水火。

在采访中,胡银芳提了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为什么能够28年始终如一地支持邓稼先?我想,世界上的婚姻有多种类型,邓稼先和我是那种相互托付一辈子的夫妻。不向对方索要任何东西,心甘情愿地为对方付出自己的一切,这就是我俩之间的爱情。它是一种力量,支持我在他逝世后的23年里(1986-2009年),出版了三本叙述他一生事迹的传记:《两弹元勋邓稼先》(新华出版社,1992年)《邓稼先传》(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邓稼先图片传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并收集了自1950年以来他的全部不保密的科学着作,汇集成《邓稼先文集》,由杨振宁先生题写书名(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101万字)。此书获得2004年的中国图书奖(第14届)。以上各项出版物,没有向单位要过一分钱、一个人手,全部自理。另外,也应媒体之约,完成了不少文字和影视项目。

读了胡银芳写的书稿后,我感到欣慰的是,她用流畅清丽的文字,忠实信达地写出了邓稼先和许鹿希的精神面貌。她描述了我俩的心境,通过不同时期心境的变化,反映出邓稼先在事业上的成就。因此,我们赞赏胡银芳,感谢胡银芳。此外,她弟弟摄影家胡金喜精湛的佳作,也给此书增色不少。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