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用智慧掌控资本(3)
《赢在资本》章节:结论:用智慧掌控资本(3),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二、从自发的资本意识到自觉的资本意识
中国不少民营企业家,“草根”出身,学历不高,没有在大学里受过系统的本科训练,对资本完全不懂。不但不懂,还很抵触,一听资本就头疼。但是,情势所逼,最后也不得不上市。
例如,福布斯富豪、三全食品的董事长陈泽民(2007年排名350位,2006年排名209位,2005年排名334位)原来对上市极为反对,因为三全不缺资金,产品又好。但是,在三全同思念的较量过程中,思念食品率先于2006年8月18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超过6亿元人民币。这下三全急了,上市的步伐被逼出来了。总算落后的不算太远,2008年2月20日,在思念上市一年半之后,三全终于上市了,募集资金5亿元,陈泽民及其家族所控制的股份,价值接近40亿元。三全的资本短板被补上了。
其实杨国强也一样。这位“泥腿子”出身的农民企业家和资本市场“亲密接触”也是为竞争对手所逼。1998年即赴港上市的朱孟依“合生珠投系”近年的威风八面,2005年下半年先后成功赴港IPO的富力地产和雅居乐,更大有迎头赶上之势。2003年,富力地产与碧桂园集团的年度销售总额均为人民币40亿元,但2006年,富力全国销售总额已达到人民币100亿元,土地储备更突破1500万平方米,把碧桂园远远地抛在了后头。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富力地产巧妙借力香港资本市场的便利融资渠道。“假如我们还固守原有发展模式,等到将来竞争格局大定,我们就难免被边缘化的命运,甚至最终被市场淘汰。”碧桂园上市的缘由即在于此。
企业要上市,企业家必须首先树立资本意识。据观察,对于曾经在大学受到过本科训练的企业家来说,他们的资本意识容易培养,因为他们的资本意识在四年的大学堂里就已经开始培养和萌动;但对于那些农民出身、工人出身,最后靠打拼起来的企业家来说,他们的资本意识的培养相对困难,尤其是那些年纪较大的企业家。“或许企业与资本的接触根本就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完成的使命,而是下一代人的使命”就是这种心理的典型表达。
本书中的周成建的美邦服饰的上市,周成建资本意识的培养是在浙江大学的EMBA、长江商学院的CEO班上,是老师不断说教,同学不断引导的结果。笔者曾接触过一个已经步入上市轨道的企业,当地政府的领导告诉我,为了这家企业的上市,他们苦口婆心,摆事实,讲道理,甚至掏钱派企业家到大城市上资本运作与上市方面的培训班,开阔他们的视野,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培养出了老板的资本意识。
企业上市本来应该是企业自愿、自发的行为,但“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话)。当企业老板受视野的局限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开阔企业老板的视野而采取引导和服务也是必要的。“金融决定速度”,在这个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掌握一定的资本市场知识,具有一定的资本意识,已成为企业家的一项必备的基本素质。否则就很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两条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