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传记回忆 > 朱德传

三十二、呕心沥血渡时艰

书籍名:《朱德传》    作者:未知
    《朱德传》章节:三十二、呕心沥血渡时艰,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一九四○年以后,是各抗日根据地物质困难空前严重的时期。这种困难,是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经济封锁所造成的。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当时边区只有一百四五十万人口,又是土瘠地薄的高原山区。在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下,要担负数万名干部、战士以及全国不断奔赴革命圣地的青年学生的吃穿住用,实在成了一个大问题。在一段时间里,我们财政经济极其困难,几乎没有衣穿,没有鞋袜穿,冬天没有被子盖,没有菜吃,没有油吃,甚至吃粮也很困难。”①早在一九三九年二月二日中共中央已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

  
  、朱德回延安后,在协助毛泽东指挥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斗争的同时,十分关心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情况。他看到:边区的“财政经济建设虽有某些成绩,实在入不敷出,以致几月来未发一文零用,各机关、学校、军队几乎断炊。”②深感非采取重大措施,不足以扭转局面。因此,他邀请正在延安的中共南方局常委董必武、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几个负责人一起到各地去视察工、农、商各业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一九四○年十月到年底,朱德先后发表《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参观边区工厂后对边区工人的希望》、《完成一九四一年度财政经济计划》等文章,阐述他对发展边区经济的构想。他在文章中指出:“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问题,提出已经相当久,而且也取得相当成功,但因这问题尚未引起各方面最广泛的注意,并为某些条件所限制,直到今天还未达到应有的成绩,所以有重新提出的必要。”他认为,发展边区经济建设最基本的困难有两个:“首先就没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其次,我们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还远不足以应付工作发展中的需要,我们缺乏重工业机器,现在自制不能,又难于购买。”此外,“边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物资难于流通;边区内部各系统的经济建设机关,互相的连系尚不够密切。”③怎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经过调查,朱德把注意力集中到在陕甘宁边区蕴藏量很大、又是人们生活必需品的食盐上来。边区境内有五个盐池,产量很大,边区内部根本消费不了。当时,大家都还没有想到用盐去换钱以积累资金。朱德考虑到,如果把盐销到附近需要食盐的陕西、山西、河南各地,不就可以换口大量资金吗?当时,这些地区缺盐,正是“千载一时的机会,不可错过。”朱德明确地提出:“现在,自力更生是目前全党全军之极重大任务。”“我的意见先从盐下手。”“定边盐池为陕北经济策源地。”“我们下紧急令,派军队全体动员。首先从盐井来冲锋,冲破这些困难。”为了完成这个计划,他提出六点意见:“一、开足五千亩以上晒盐田,今年不必再多;二、修好通庆阳大车路及他路大车路;三、设置转运站、饭店、骡马店,统制出口商店;四、购足骡马;五、购足运输工具,大车、小车;六、开煤炭厂熬盐,运水运炭,在适当地点熬盐或引盐水到有炭地方去。”

  
  “以上意见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他还指出,盐价应随时价涨落,不能固定不变,现在井地售价太低,以致公家收入有限;同时,必须毫不姑息地严惩贪污腐化分子,“不惜用严法以至没收、枪毙之法”,“才能点滴归公”④除食盐外.朱德认为羊毛也是边区的一大优势。全边区有羊二百万只以上,单绵羊产的羊毛,每年就有二百五十万斤以上,纺成毛线、织成呢子,不但可以自用,还可以出口。边区不宜植棉,棉花较少,可以用毛、棉或毛、麻混纺来解决穿衣问题。⑤他提出:“目前只应以盐及羊毛为重心来建设,以后当以次第及于他种工业“”⑥怎样解决缺乏技术人材的问题?朱德也提出了几项措施,那就是:一面“欢迎边区以外的熟练工人,到边区来工作”;一面靠自己培养。他要求:“边区的熟练工人要安心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更要耐心教育,教会工人学徒的真本事。我们的工人学徒,则要认真努力学习,要每人都下决心,在最短期间内培养自己成为熟练工人。”“这里的工厂同时又是学校,他们(指边区工人)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锻炼和培养自己,在政治上和技术上不断进步,成为将来工作的干部和领导者,成为技师、工程师和各种专门家。”⑦朱德雷厉风行地抓经济工作,措施有力,很快推动边区经济工作出现了新的面貌。十一月,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采纳朱德的意见,作出《关于开展边区经济建设的决定》和《关于财政经济政策的指示》。十二月三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朱总司令最近曾到过我们边区各地、各工厂参观过,贡献给我们很多宝贵意见,对于我们明年的生产建设是有很大作用的。”

  
  这年年底,朱德又撰文号召边区全体军民完成边区一九四一年度财政经济计划,“要使边区的财政经济从半自给到完全自足自给”;“解决吃饭、穿衣、日用品和军需的事。这件事不办好,抗日战争就难于支持,抗战的胜利就没有保障”⑧克服陕甘宁边区的严重经济困难,一九四一年是关键的一年。

  
  边区经济困难中最紧迫的是吃饭问题。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要养活原有的一百多万老百姓,本来就不富裕,现在又来了几万干部、学生、军队,都是脱产人员,单靠当地人民来养活是不可能的。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又正调集大批军队,企图进攻边区。朱德回延安时,胡宗南二三十个师几十万大军工虎视眈耽地注视着边区,天天进行蚕食和挑衅活动。为了加强边区防务,保障中共中央的安全,朱德回延安后不久就下令从晋西北调一个主力旅回到陕甘宁边区,以防止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这一来,粮食的困难更增加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德提出一个重要主张,就是在不妨碍部队作战和训练的前提下,实行屯田军垦。

  
  当时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的李维汉回忆道:“军队实行屯田是朱德倡导的。他从前线回延安后,非常关心部队的生产,主张以部队强壮众多的劳动力,投入到生产运动中去,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密切军民关系,同时帮助边区的建设,也改善部队本身的生活”。⑨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屯田,朱德是很熟悉的。早年他在读《三国志》时就很赞赏曹操“开芍肢(今安徽省寿县)屯田”的作法,认为这是解决军队生活必需品的好办法。现在,他也准备采用这个办法来解决边区眼前的困难,而在规模上比曹操当时的屯田要大得多,不仅进行农业生产,还准备从事农、林、牧、副、渔以及手工业、商业、运输业的综合开发。为此,他找好一大片荒地,准备把军队开去大干一番,这就是南泥湾。

  
  南泥湾在延安东南约九十里,是延安县金盆区的一个乡,纵横数百里,渺无人烟;但土地肥沃,有三条河川流经此地,是适宜于垦荒的好地方。相传过去这里曾是人口稠密的富庶地区,因为战争的缘故,人民非死即逃,变成了荆棘遍野、杂草丛生的荒地。以前有过一些单位曾想来这里开垦,但都因人力不足,没有能站住脚。当第一二○师三五九旅奉调回陕甘宁边区后,朱德决心以这支主力部队为骨干,带动边区的其他部队、机关、学校一起前去开垦。边区的北面联接着晋西北根据地,受顽固派军队的威胁较小,而南面所受威胁较大。把这支主力部队部署在南泥湾,一方面用来防备顽固派军队可能发动的进攻;另一方面,又可以进行开荒种地。

  
  朱德把开垦南泥湾当作克服经济困难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当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前来向他报到汇报工作的时候,他就把军垦屯田的想法告诉王震,王震很赞同:但他提出,这么多部队到哪儿去找开垦的土地呢?朱德笑笑说,土地倒是有,而且是块“大肥肉”,好多人想去啃,都啃不动;你王胡子敢不敢去啃?王震生一副连腮胡,同他相熟的人都叫他王胡子,朱德也这么叫他,他一听说有土地,高兴地向朱德保证一定能啃得动。

  
  康克清后来回忆这一段情况时说:“南泥湾政策是朱总先提出,毛主席、党中央同意了的。朱总原来就有军垦屯田的思想,但下面也要有人坚决执行才行;否则也不能槁得那么快、那么好。王胡子很坚决,开创了一个好传统。

  
  ⑩

  
  开发南泥湾自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需要统一认识。不少战士从日夜战斗的前线回到边区,一心想的是打退顽固派的进攻,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可是,到了边区却要他们拿起锄头去开荒,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

  
  他们还认为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有当了兵还要种地的道理?一些干部对指挥作战有一套,但组织开荒却没有经验,开始时也感到很不适应,朱德嘱咐部队领导干部:要想把生产自给运动开展起来,必须充分作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要鼓起大家的信心,要用我们劳动的双手。建立起革命的家务。(11)他深入到战士中去,了解大家的思想,解答大家的疑问,说明为什么要进行军垦屯田的道理。他经常引用毛泽东提出的一个问题:在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我们是饿死、解散还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呢?他谆谆告诉大家,饿死。解散不是出路,只有自己动手,克眼困难,才是我们的办法。

  
  除了思想上的障碍需要扫除以外,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也很大。为了搞好开垦南泥湾的准备,一九四一年开春后,朱德带了几个身边工作人员和军委行政处处长邓洁“还有一位农业技术员,到南泥湾去实地踏勘。

  
  从延安到三十里铺这一段路骑马还比较好走,可是从三十里铺折向东南到南泥湾的六十多里崎岖山路就很不好走了。到南泥湾以后,根本没有路,有的地方只能靠砍刀、斧子砍出一条路来。朱德感到,开发南泥湾,交通是个大问题,必须从三十里铺到南泥湾修筑一条平坦的大道,以便运输。他把这项任务交给炮兵团三营九连去完成。九连指战员在边区政府建设厅的指导下,克服没有经验、缺乏工具等困难,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当时的南泥湾,不但没有路,也没有住处,连老百姓也很难找到。朱德一行在踏勘时,白天披荆斩棘,爬山涉水,观察地形、研究措施:晚上简单地搭个窝棚,歇宿荒郊。在踏勘时,朱德访问了当地能找到的唯一的一位者乡,是姓唐的老汉。朱德同他攀谈起来。这位唐老汉原籍也是四川,是他父亲从四川逃难来此地时把他带来的,住在这里已经几十年了,目前只剩下孤身一人。他对南泥湾的情况很熟悉、详细地向朱德作了介绍。后来,唐老汉在开发南泥湾过程中成了开垦部队的编外“顾问”。

  
  经过几天踏勘,朱德对南泥湾的实际情形做到了胸中有数。传说这里的水有毒,不能喝;他们来时自己带了水。临走时,他又取走当地的水样和上样。由于延安化验条件差,就把水样、土样送到重庆周恩来处,请他找人化验。(12)最后,弄清当地有些水由于长年经过腐花烂叶的浸泡,喝了有害健康,采取适当措施就可以解决。这就为不久后开垦大军的前来创造了条件。

  
  不久,三五九旅六一七团首先开进南泥湾东面的临镇。开进前,朱德又同王震等去南泥湾周围察看。以后,三五九旅的七一八团和七一九团也先后开进南泥湾一带。一九四二年,三五九旅旅部进入垦区,驻在金盆湾。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各直属单位也陆续来南泥湾参加开垦,军委炮兵团到了离南泥湾不远的陶宝峪,掀起了开荒生产的热潮。为了便于统一指挥各单位的生产和供应工作,军委在南泥湾设了一个办事处,负责这项工作。

  
  二月二十五日,朱德在边区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上作了关于生产运动的报告。他说,“我们党的负责同志,要把生产运动看严重一点,看远一点。因为是一个战争的环境,现在边区周围有二十儿万军队、五道封锁线,企图把边区蚕食取消,它的力量很大,可能打进来,所以我们要把经济建设看远一点,要把力量准备一下,应付他们的来打我们。”他提出了这一年边区粮食生产的任务:“今年边区计划生产四十万石粮,这个任务是要我们实际来做的,就是我们施肥、灌水、挖井,来增加收获。”他还提出种麻、种棉花、织毛、挖药材、养鸡、养鸭、养蜂、养羊、养牛等。要求并规定了边区工业、盐业、运输业、商业、税收工作等方面的任务。(13)他领导军委机关工作人员在王家坪附近开了个菜园,还亲自抓机关食堂,改善伙食。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终于渡过了边区这段最困难的日子。

  
  打仗需要武器、弹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事当局曾供应八路军、新四军一部分武器、弹药和军饷。可是皖南事变前就已断绝这种供应。在朱德等人筹划下,延安的兵工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到一九四一年三月,每月可造步枪子弹六万发,如果弹壳供应有保障,每月可以生产二十万发以至更多(所以战士打枪后要收回弹壳上交);每月可造手榴弹二万枚;小迫击炮五门,炮弹一千发;制造无烟火药的工厂也即将开工;造火药时需要硫酸,又建设了一个硫酸厂,每月约可生产硫酸四百磅。(14)当时,前线的八路军、新四军把缴获敌军的武器、弹药作为主要的军需来源,后方的产品作为补充。

  
  一九四一年五月份,天气开始热起来了。朱德又一次来到南泥湾,在王震陪同下视察了刚来南泥湾不久的七一八团的生产情况。他看到正在成长的谷子,听了团部的汇报,又到战士中找人谈话,征求大家对建设南泥湾的意见,向大家讲解屯田政策的重大意义。他说:“边区地广人稀,只有一百五十万人口,我们这么多机关部队,都要靠人民负担,怎么行呢?我们一定要把生产运动搞起来。”“敌人来了,就去打仗,敌人不来,就生产。毛主席说:敌人要封锁我们,我们对敌人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用我们的双手,做到生产自给。丰衣足食。”(15)六月二十日,朱德写了一封长信给三五九旅的七一八、七一七两个团领导人,对南泥湾生产作了具体指示:“七一八团陈、熊(16)两同志转七一七[团]陈、晏(17)及生产委员会:你们两团的生产有成绩,有了基础,望你们每天都向前推进,建立起模范的生产运动。你们要知道此一工作的重要性,它不但解决了日前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且也为边区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将来即是国家一部分优良的产业。

  
  目前你们的农业生产将告结束(指开荒),你们应当乘此机会,建立起下边这些事业来。

  
  一、畜牧业――养鸡、养鸭、养猪、养大、养鹅、养兔、养牛、养驴等,这些东西可由少到多,由无到有,不可忽视。

  
  二、运输业――将牲口集中起来,组织大规模的运输队,到定边驮盐下来,或驮土货到上边去买,要多做大车,利用临镇至延安的大车路贩运货物,能做到每天有到延安的大车就好了。大路两边应多修骡马大店,堆粮、堆草,运草、运菜来延安。

  
  三、手工业――建设手工厂,木厂、铁厂、农具厂、编物厂、食品厂、酱莱厂等。多做多开,不可大开,唯大车厂要大大的开,今年要做大车五百辆至一千辆,卖给边区军政民,以广运输。如铁不够,可到山西招贤镇大大的定购,因为你们有很好的大车工人,大车要做得很好,将来全边区都要用你们的大车。如你们能做,延安可来定购,先定合同,先交一部分款子。

  
  匹、商业――商业要做,但不可大做,能和你们的农业、工业、运输业配合起来就行了。不可投机取巧,把资本放到不可靠的方面去。最好运土货到延安换取必需品,以物易物最为适宜,土货以药材为主,可发动军队和老百姓去开采,盐店是主要的,但不可看利大重。饭店、酒店、豆腐店可附带的去开。运输生意可大做,没有运输即没有生产可做。做生意你们七、八两团(18)要配合一致,不可互相冲突,与军委系统也要配合起来。对边区、整个商业要有政策,不可看小利而失大利,眼光要大,组织要严密、统一。

  
  以上四项,是目前衣闲时要抓紧的工作。目前边区军事一时尚不吃紧(但无[毋]松劲),望你们在生产运动中建立起永久的基础,这是抗战建国的伟大事业。

  
  你们每月应有生产总结,除向旅部作报告外,并应向我们作书面或日头的系统报告。我们最近设有财政经济部,有系统的来指导你们,要与它密切联系,对你们是很有帮助的。

  
  纪律问题要严格遵守,办事人不准贪污腐化,不准在法律外去求赚钱。

  
  你们建立的家务,虽然是你们经营的,同时也是国家经营的。我们是共产党,要时时刻刻想着为国家建立一个很大很好的家务,这样才能‘共产’啊!不要忘了整个人民的利益。只求自给自足,结果就会走到自私自利的道路上去,那是走不通的。望你们以共产主义精神来发展生产事业,这才是正确的,才有前途,望你们正确地执行。

  
  此信应在生产小组中讨论。

  
  此致

  
  布礼井祝你们胜利!

  
  朱德

  
  六月二十日于延安”(19)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朱德当时对生产的领导是多么具体、细致。

  
  除三五九旅各团外,朱德也经常到从事屯垦的其他部队视察。例如:对在陶宝峪从事开垦的军委炮兵团,他至少去过两次,给他们讲解屯垦的意义和必要性,帮助他们解决缺乏生产工具等具体困难。(20)对参加南泥湾屯垦的陕北留守兵团骑兵旅教导队,他也同贺龙一起去视察过。看到他们种的糜子长得好,就称赞他们“不仅是一所培养干部的马背学校,也是开荒种地的好手。”(21)在大生产运动中,朱德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他纺的毛线质量很好,还和身边几个特务员一起组成生产小组,在王家坪开垦了三亩菜地。几位特务员年纪很轻,没有种过菜,朱德种菜却是个能手。他就手把手地教他们。为了积肥,他还带头拾粪。(22)朱德有着丰富的农业知识,他种的菜质量好,产量高,品种又多,在当地是很有名的。朱德的菜园经常有人前来参观。朱德同他们交流种菜经验,向大家推荐蔬菜的新品种,还常请人品尝,朱德的部下去看他时,他常留他们吃饭,用自己种的蔬菜招待大家。他们种的菜吃不完,经常用来送人。

  
  朱德带头种菜,在干部、群众中影响很大。大家认为他领导全军进行作战、生产与训练,工作十分繁忙,每天还要批阅文件、考虑问题、参加会议、接待来访者等等,很少有空闲的时间,兼之他年近花甲“因此,部队中、机关中、老百姓中,集体地、个人的纷纷来信恳求替他代耕,以便他能为人民为革命保重身体,在生产的时间内稍为休息一下,但总司令总是婉言的谢绝,他说他的生产任务自己可以完成,生产虽然要花费劳动力,也是一件最快乐的事,这对整个革命,对他自己的身体都有好处。按照他的计划,生产任务的完成是完全有保证的。”“总司令在生产中的这种模范作用,感动了所有看见他生产的人,成了推动生产运动,建立革命家务的一个巨大的力量,这个力量鼓舞着大家去创造奇迹。”有些不积极生产,游手好闲的后进战士,也彼朱德的精神所感动而有了转变。(23)516南泥湾屯垦的第一年气候条件比较好,当年秋天就获得较好的收成,解决了边区部队相当一部分的日粮问题。朱德指出:一年多的生产运动取得很大的成绩,解决了经济上许多困难问题。十一月要大大的忙一个月,把粮食收起来。事前要准备好,直送到部队中去。他说:屯田的办法很有用,以后还要用这个办法,在边区的所有部队都要参加屯田。他举七一七、七一八两个团的例子说:七一八团在将下种时才去开荒,但是现在收割的粮食至少够半年吃。七一七团去得比较早一点,他们一年的收获就可以把家务建立起来,所以,无论怎么忙,都要抽一部分人来做这件工作。(24)当经济情况初步好转后,有些人开始不冷静了,产生要建设重工业。大盐业、大军工等脱离边区实际的思想。十一月一日,朱德在边区工业局召开的厂长联席会议上指出:根据边区目前的环境和条件,想把手工业式的生产方式一下改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不对的。边区工业建设的方向应该是根据边区的需要、边区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来决定,我们的任务是为解决边区物质困难和前方的需要多生产物品,而不是为了赚钱互相竞争。

  
  这一年冬天,驻守内蒙的国民党新编第二十六师何文鼎部南下换防,有进犯边区三边地区的企图。朱德命令组成野战兵团,开赴三边,严阵以待。

  
  三五九旅中最早参加屯垦的七一七团也奉命参加。由于边区有了准备,何文鼎不敢冒然进犯。边境空气又缓和下来了。过年后,各部队重归原有防区,七一七团在返回南泥湾途经延安时,延安军民开了一个欢迎晚会。当时,太平洋战争刚爆发不久,朱德在晚会上讲话时指出:现在全世界都在打大仗,目前第一个任务是打倒法西斯。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一支坚强的队伍,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决不落在人家后面。战争是长期的、艰苦的,没有充分的物资就不能取得胜利。你们去年在临镇生产,搞得不错,今后还要开荒种地,养猪、养牛、养羊,做到丰衣足食。(25)一九四二年陕甘宁边区的情况比一九四一年已好得多了。这年年初,毛泽东、朱德致电彭德怀说:“此问财经问题,今年可解决,并在去年打下了基矗”“边区经济今年更有计划的组织了人民的、部队的及机关学校的劳动,大发动了生产运动可能向上发展,在不受灾的条件下勿须外援。”(26)这是边区军民一年多来辛勤劳动取得的丰硕果实。

  
  为了促进经济状况的进一步好转,三月二十二日,朱德在延安召开高级技术干部会议,讨论边区的经济建设和技术建设问题。会议通过了给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七项建议,提出“设立全边区的生产建设企划委员会,以统一和统筹全边区的生产建设事业。”特别强调“精兵简政”问题;要求“裁汰各生产部门中的冗员,合并同类性质的工厂,力求合理的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使人尽其力,物尽其用。”(27)在精兵简政工作中,朱德直接领导中央军委机关的整编。他把军委的许多下属单位,如总后勤部、直属队政治部、卫生部(包括所属和平医院、医科大学)以及经济建设部所属各单位,统统划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建制,同相应机构合并。军委直属机关从原来的七千人精简到二千人。下一年,又进行一次整编,取消了原来给团以上干部配备勤务员的制度,把勤务员改为公务员,编为青年队,直属军委办公厅秘书处,统一负责军委机关的勤务。

  
  一九四二年夏天,南泥湾一带的庄稼长得很好,眼见丰收在望。当时延安有五位年岁最大的老同志,人称延安五老。除朱德外,其他四位是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谢觉哉、延安大学校长吴玉章和晋西北行政公署主任续范亭。纪念七七抗战五周年以后,朱德邀请其他四老同游南泥湾。这时的南泥湾和一年半以前相比已全然改观。朱德兴致很高,赋诗一首: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

  
  战局虽紧张,

  
  休养不可少。

  
  轻车出延安,

  
  共载有五老。

  
  行行卅里铺,

  
  炎热颇烦躁。

  
  远望树森森,

  
  清风生林表。

  
  白浪满青山,

  
  绿叶栖黄鸟。

  
  登临万花岭,

  
  一览群山校

  
  丛林蔽天日,

  
  人云多虎豹。

  
  去年初到此,

  
  遍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

  
  破窑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

  
  洞房满山腰。

  
  平川种嘉禾,

  
  水田载新稻。

  
  屯田仅告成,

  
  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

  
  马兰造纸俏。

  
  小憩陶宝峪,

  
  青流在怀抱。

  
  诸老各尽欢,

  
  养生亦养脑。

  
  薰风拂面来,

  
  有似江南好。

  
  散步咏晚凉,

  
  明月挂树杪。

  
  这一年秋天,南泥湾获得丰收,边区其他地方的经济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家务大了,保管问题就突出出来。朱德对负责保管工作的干部说:现在与过去不同了,已经建立了许多家务,就是需要大家保管好的仓库、粮草等等。他勉励大家认真做好保管工作。(28)十月十九日,朱德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于会议上讲话时针对边区的实际情况指出:“现在我们党内对于生产运动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思想上应该转变到每个同志都要自己参加生产,帮助生产。”“所以明年特别要把各种各色的生产事业搞起来,用这个作主体,其他的事情才能办好一点。边区劳动力缺乏,过去我们组织生产运动,首先以军队着手,军队有五、六万人,大部分是有劳动力的,所以从军队着手。”他说:军队开工厂、办农场,直接参加生产,有没有成绩呢?成绩相当大,这叫屯田制度,古时候有过的。

  
  现在这种环境逼得我们搞屯田运动,并且已经发生了效力,今后还要搞下去。

  
  边区有的是土地,只要这样做,自己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讲了军队在南泥湾开荒取得的巨大成绩,讲了运盐来换外面东西的问题,他还讲了边区发动人民参加大生产运动,强调说:“这样子搞,问题就能解决,事情也好办了。我希望高干会要把这个东西抓祝”(29)这次西北局高干会议,前后开了三个月。十二月二十五日,朱德再次前去讲话,又讲到“南泥湾政策”。他说:“为什么搞南泥湾政策呢?就是因为经济困难了,[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发饷,军队没有饭吃,这样逼出来的。”

  
  他说,顽固分子封锁我们,同时,时时刻刻要打进来,边区不安全。边区养不起军队,而顽固分子就欺侮我们这一点。你愈没有军队,他愈要打进来。

  
  你有了军队,他又不来了,问题就解决了。靠了南泥湾政策,边区去年能够渡过去,今年更顺利,这是个战略问题。他还系统地谈了对边区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商业、运输业等方面的问题。(30)十二月十二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一篇题为《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其中谈到:“朱总司令从前方回延后,竭力提倡边区军队进行工业、农业、运输各方面的生产工作,以丰富的劳动,投入有用的活动,以减轻人民的负担,改善部队生活,密切军民关系,帮助边区建设。朱总司令这种克服物质困难、支持长期抗战的远大打算,在三年以前,有些人曾是不了解的。为了实行这一正确主张,朱总司令不但苦口婆心,作了许多解释,并且亲自踏看南泥湾,亲自组织南泥湾的开辟工作。当时,南泥湾是空无人烟的地方,那里鸟兽纵横,蒿蓬塞路。当朱总司令去踏看的时候,晚上只能找到一个茅棚住宿。但是,经过披荆斩棘,耕耘种植,今天的南泥湾,己成了‘陕北江南’。

  
  于是,‘南泥湾政策’成了屯田政策的嘉名,而这个嘉名永远与朱总司令的名字联在一起。”

  
  由于经济情况好转,这年年底,朱德、彭德怀下令改善前方{ewcMVIMAGE,MVIMAGE,  !09100020_0522_1.bmp}{ewc  MVIMAGE,MVIMAGE,  !09100020_0522_2.bmp}广大指战员的生活,自一九四三年一月一日起,每人每天增发食油二钱,每月增发津贴费五角,每年发洗脸毛巾两条。(31)陕甘宁边区在一九四二年渡过了难关,到一九四三年情况就更好了。六月二十八日,朱德写了一封长信给任弼时,认为边区财经工作是目前最中心的工作,延安生产运动不能以丰衣足食为满足,不能不为将来的各方面设想,从十分发展的方向做去。(32)这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十六日在延安召开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大会开幕式上,朱德号召大家努力生产,厉行节约,把发展生产和保卫边区结合起来。大会闭幕式上,他又指出,军队参加生产,这是惊人的创造,开会期间,还举办边区生产展览会,会上展出了朱德亲手种出的一个大冬瓜,大家看后都很感动。有一个干部看后,当场写了一首诗:工余种菜又栽花,统帅勤劳天下夸;愿把此风扬四海,逢人先说大冬瓜。(33)延安县劳动英雄杨步浩在会上听说朱总司令工作这么繁忙,还要每年生产三石细粮交给公家,表示愿为朱总司令代耕一石,使他有更多时间处理国家大事。第二年六月,他给朱德送来了为他代耕的一石新麦。朱德留杨步浩吃饭,并带他去参观自己经营的菜园。第二天杨步浩回去时,朱德又送给他一口袋自己种的西红柿。

  
  在朱德的策划和带动下,陕甘宁边区军民克服了困难,发展了生产,渡过了难关。它对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胜利地渡过这段物质困难空前严重的时期,也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