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工程 实现飞翔的梦想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章节:航空航天工程 实现飞翔的梦想,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航空飞行器
说起航空飞行器,人们一定会禁不住首先想起飞机。而谈起飞机,你一定会如数家珍、兴味盎然地娓娓道来:什么“幻影2000”呀!波音747呀!歼八战斗机呀!B―2隐性轰炸机呀!等等。其实这些飞机不过是飞行器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它只能算是航天飞行器的一部分。因为单讲飞机,大家熟知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也是飞行机器呢。不过它却是另外一个新的家族,因为它主要是在太空中飞行,而不是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中翱翔。――那么,到底什么是航空飞行器呢?
航空飞行器,简单地说,就是指在地球太气层中飞行的器械。地球大气层很厚,它可以分成很多层。在最下面的有两层:对流层、平流层,空气比较稠密,特别是对流层,空气流动性大。几乎所有的航空飞行器都在这两层中飞行,高度大约有80公里。
航空飞行器种类繁多,家族齐全。从贴地上空10厘米的高度,到肉眼无法看见的几十公里的高度,都有我们各显神通的飞行小兄弟。从其用途来说,有专门执行某一任务的“标兵”,也有善使多般武艺的“能手”。从其形状来看,也叫人叹为观止:有的长长的,像一条长龙;有的高高的,像一个擎天的巨人;有的圆圆的,像一个花脸脸盆;有的怪怪的,像一个马戏团丑角,等等。对于这些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航空飞行器划分起来比较困难,因为航空飞行器常常是“一机多能”。它们的形状、飞行性能、飞行用途等都可以作为归类的标准,这里只从它们的飞行原理来划分。
气球与飞艇
对于气球,很多人会不屑一顾,以为它算不了什么。然而气球却是实现人类升天梦想的第一个工具。不管如何,它为人类的航空史写下了坚实的第一笔。
气球的原理很简单。我们每人兴许都看见过冉冉直上的炊烟,以及随风升腾的工厂烟尘,却不一定明白是空气的浮力把它们推向了天空。直到公元前三世纪时,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才发现了水有浮力这一道理,进而人们得出空气也有浮力这一结论。然而空气有浮力这一原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上千年后,18世纪初,巴西出生的神父巴托洛穆才发明了热气球模型。 1709年8月8日,该气球在印度的卡莎当和葡萄牙的特瑞诺多帕索室内抛高。接下来 1783年,法国造纸工人约瑟夫・蒙特哥菲尔用亚麻布做成了一个直径有30米的大气球。该气球充满了热空气,并上升到 1800米的高度,飞行了两公里。此后不久,记录不断被刷新。一个名叫罗齐尔的人坐气球飞跨了巴黎上空。又过了一段时间,氢气代替了热空气。1785年,一个充满氢气的气球飞越了英吉利海峡。从此,实用气球诞生并得到了应用。
气球在军事、科研等方面得到过广泛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前苏联曾在伦敦、莫斯科上空布置过气球,有效地阻止了德国飞机的人侵。
但是气球有很大的缺陷。一方面,高度有很大的限制。到目前为止,热气球的最高高度只为16,805米,是1980年英国人诺特创造的。氢气球和氦气球的最高记录为34,668米,是1961年美国海军中校罗斯和少校普拉热尔创造的。另一方面,气球飞行路线飘忽不定,风对其影响很大,这就不能避免造成许多悲剧。不过,气球的危险并不能阻挡人们冒险的勇气。1981年,一个载有四人的“双鹰5号”氦气球飞行了8382公里,横渡太平洋得到成功。
飞艇比起气球来只多了个动力装置。换句话说,就是在气球上装了三个发动机,只不过可以更有效地人为控制航向罢了。
世界上第一艘硬式飞艇是法国人吉法德制造的。他在气球下装了一个带有螺旋桨的蒸汽机。从此以后,各种各样的飞艇随之产生。特别是现在,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用到飞艇上,使飞艇质量更轻、载重量更大、使用寿命更长。
在过去,飞艇和气球一样,在战争中曾经大显身手,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就建有飞艇舰队,后来它遇到飞机这一克垦才衰落下去。不过,现在它的缺点正在逐步克服。像过去充满氢气的飞艇已经很少见了,原因是它经常起爆,而相对安全的氦气则受到了青睐。飞艇现在已经在运输、空中摄影、地面监视、电视转播等方面发挥了不少作用。我国在1991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期间、1995年举办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就有飞艇在北京上空执行过任务。
飞艇的制造方面,以美国古德伊尔公司的“美洲号”飞艇比较成功。该飞艇长约58米,高18米,容积5742立方米,装有两台发动机,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1989年,我国也曾制造过“浮空4号”飞艇,该飞艇时速可达70公里。
为了提高速度,未来的飞艇会设计成扁平型;为了减少发动机携带的燃料造成的不便,用核作动力的飞艇有可能出现,那时它的航程会更远。
气球和飞艇由于自身的缺陷,过去一度受到人们的冷落与忽视。现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被配置到气球和飞艇上,使古老的飞行工具焕发出新的活力。
扑翼机与滑翔机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我们的周围,常存在着一些飞来飞去的小生灵。你看那轻盈的小燕子,时而俯冲大地;时而立定盘旋;时而直上蓝天,飞得多么自由自在啊!我们为什么不能也长一对翅膀或者做一对翅膀飞翔呢?想得真好。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想到了要制造像鸟一样飞的机器,帮助人们实现展翅飞翔的梦想,这其实也是现代扑翼机和滑翔机诞生的基础。
扑翼机,就是一种能像鸟那样动翅膀飞行的机器。不过,现代人设计的扑翼机翅膀是用各种合成材料做的,古代人的扑翼机“机翼”却是用地道的鸟禽羽毛做的,而“机身”却是活生生的人。
扑翼机的设想由来已久。在我国西汉时期,曾经有人用大鸟的羽毛制做了两个特大翅膀,然后这人动着翅膀从高楼飞下。他只飞了几百步远,虽然没有成功,却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后,在英国、阿拉伯、土耳其也有人做过类似的试验。不过,这几个人并不都是那么幸运。据说,除了一个士耳其人飞行了好几公里远外,另外的人要么摔断了腿,要么坠地而死,酿成了悲剧。
到了15世纪,意大利的天才设计家达・芬奇设计了一种像鸟一样扑翼的机械,此机械装有翅膀,能用脚来进行扑动。这兴许是现代扑翼机的前身。
但是到目前为止,现代扑翼机并没有真正制造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要说扑翼机、飞机,就是人真的像童话里描述的那样插上翅膀,也不一定能飞。达・芬奇曾从飞禽的解剖中发现:鸟的臂肌相当有力,而人的臂肌却显得太“苍白无力”了。再说,人即使能像鸟那么快地动翅膀,他的血液供应也不够。换句话说,人的心脏跳动和代谢功能赶不上鸟。有统计表明,人即使装上一副约 10斤重的翅膀,它所发挥的功用,还不到小小鸽子的1/10~1/4。――看来,人真是天生不会飞的。扑翼机兴许只是一种设想,虽然我们现在有好多的设计图,但要想真正变成现实,还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有趣的是,无意插柳柳成荫,扑翼机没有产生,人们用人力作扑翼飞行试验时,却派生了另外一种飞行器――滑翔机。
滑翔机不能动翅膀,但是它的飞行原理与鸟的滑翔原理相同。鸟儿在飞到一定高度时,利用空气的阻力,或者迎面吹来的气流,展开翅膀,可以进行滑翔。鸟儿在滑翔时一动不动,滑翔机在滑翔时也不需要动力,但是升高却是个问题。
为了解决滑翔机的高度,有的滑翔员从倾斜的山坡上跑步进人空中起飞,还有的像放风筝一样,如莱特兄弟最早制造的双翼风筝滑翔机,通过拉力牵引升入空中。现在的滑翔机先进得多了,相当部分装上了小型活塞式发动机,既可以自由起飞,也可以在空中无需动力自由滑翔。
滑翔机的问世与德国工程师奥托・利林塔尔很有关系。从1891年开始,他自己做了一个带有一把大伞的滑翔机,进行了几千次试验。他的这种滑翔机叫悬挂式伞翼滑翔机,像降落伞一样,目前在国内外流行;还有一种叫固定机翼滑翔机,机身细长,像个真正的飞机。
滑翔机并非只能滑翔,在遇到气流时也可上升,这便叫翱翔。
现代滑翔机主要用于体育活动。我国于1994年研制了“HFY―5”动力滑翔机,该机可以折叠,携带方便,起落跑道距离短,是我国超轻型飞行器队伍中的“新兵”,它在农、林、牧、体育、旅游、商业广告中可担负一定的任务。
飞机与直升机
把飞机与直升机相提并论,有没有搞错?回答是肯定的:没有。直升机不是飞机的派生,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飞行器。不管是从飞行原理上,还是从它们诞生的年代来看,都有泾渭分明的区别。
飞机的飞行原理与鸟儿不一样,但却和风筝很相似。我们知道,风筝在我们拉着跑时,常常是越升越高。飞机也一样,飞机在向前滑行时,由于速度加大,迎面而来的风也很大。这股风分两部分,一部分跑到飞机的机翼上面,流速比较大,空气的压力小;而流过机翼下面的气流由于空气通路窄,流速小,所以压力大。空气是对流的,压力大的空气向压力小的地方跑,这一跑就产生了一种从下往上的升力,这不,飞机就被空气抬起来了。其实这还是个著名的原理,是瑞士科学家伯努利1726年提出来的。
飞机的升力问题解决了,动力问题又产生了。飞机如果从动力来看,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最先说人力飞机。可别小看人力飞机,人力飞机产生得比较晚,但说到底,它解决的是单靠人是否能够上天飞行的问题。人力飞机的产生,可以说是对“扑翼飞机”失败这一缺憾的一种补偿。人力飞机是伴随着飞机出现而出现的,它一般采用固定的机翼,不过,提供力量的常常是脚而不是手,原因很简单:脚比手力气大。
1936年,德国人海斯勒・维林吉制造了第一架脚踏飞机,但只飞行了40秒钟。1961年,英国三名大学生制造了一架“升攀号”人力飞机,它的主体是一辆自行车,该机飞行了约50米长的距离。1962年、1972年,英国人温彭尼、波特分别驾驶自动的脚踏飞机,各飞了3993、1071.5米。1977年、1979年,美国滑翔机运动员麦克里迪制造了“蝉翼秃鹰”号、“蝉翼信天翁号”人力飞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后者飞越了英吉利海峡。此后,美国的人力固定翼飞机“仿蝙蝠”,在三分钟内沿三角形航线飞行了 1500米,这标志着实用人力固定翼飞行的真正产生已经为时不远了。
接着说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式飞机。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式飞机的原理有所不同。螺旋桨飞机,简言之,就是用螺旋桨来产生拉力的飞机。螺旋桨就像风车上的“转叶”一样。不过,风车是利用气流使“转叶”转动,而螺旋桨飞机却是用螺旋桨使飞机沿气流爬升。说到桨,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轮船上的桨,其实它们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桨是人划的,很慢;螺旋桨是机械转动的,很快,但不能太快。早期的这种飞机桨是木头做的,其飞行能力可想而知;后来钢派上了用场,但是桨转得太快了,磨损大,同样会折断。而且,最令人头痛的是,飞机一旦要接近声音传播速度,即 340米/秒时,螺旋桨就像吃了迷魂药一样,无法控制。经过反复研究,科学家们搞明白了原因:飞机在接近声音速度时,其周围空气来不及流走,因而像一面墙一样堵在飞机前面,飞机当然就束手无策,裹足不前了。
当时,这一飞行难题叫音障。螺旋桨飞机的确是慢一点,无法达到和超过音速。但事物是相辅相成的,螺旋桨飞机也有它的优点,它的耗油量小,对环境的污染不大。目前,一些对速度不做高要求的飞机,如农业飞机,常常使用带螺旋桨的发动机。比如中国的“海燕”多用于专用飞机、印度的HA―31MKll“春天”农业机、英国的 MAC6“农场主”飞机,美国的“农用马车”、苏联的“安― 3”等,就是这样。
喷气式飞机,是为克服“音障”而诞生的。喷气原理最早是牛顿提出来的。不难理解,飞机在喷气时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推动了飞机前进。我国古老的火箭、现代航天发射的运载火箭,其原理皆同出一辙。
据说牛顿本人设计过一种喷气车。该车装有一个锅炉,锅炉后有喷管,喷出的蒸汽推动着车子前进。早些时候,蒸汽机也曾搬到过飞机上,因为太笨重而淘汰。后来人们使用燃气带动活塞,做成了活塞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一直延用到今天。
现代的喷气式飞机一般使用涡轮喷气发动机。这一点说起来惭愧,中国古代的走马灯其实就是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雏型。涡轮像走马灯的灯片一样,当燃烧室的油点燃以后,热气推动涡轮高速旋转,并向后喷气。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设想是由一个叫马克亚姆的人提出来的,时间是 1921年。1939年8月27日,世界上第一架涡轮喷气式飞机“HE―178”,由德国亨克尔飞机制造厂制造出来,并试飞成功,但那时的速度仍没有超过音速,每秒只有177米。
1947年,美国拜尔工厂生产出一架X―Ⅰ型火箭飞机。该机利用携带的火药爆炸后喷出的气体推动飞机前行,并首次突破了“音障”,打破了音速不可超越的神话。1953年,美国生产了F―100“超级佩刀”喷气式飞机,速度每秒为442米,大大地超过了音速。此后,各种军用、民用飞机纷纷效仿,采用喷气发动机。如前苏联米格―25、米格―23、米格―29、米格―31战斗机,速度分别为音速的2.8、2.35、2.2、2.4倍。美国的试验机X―15,速度达到音速的6.06倍 (使用火箭发动机);我国的F―7、F―8战斗机其速度是音速的2.05、2.2倍。
要澄清一点的是,喷气飞机与火箭飞机虽然都喷气,但两者不能混淆。火箭飞机就燃料性能、用途来说都与前者有极大的区别。
最后说一下太阳能飞机和原子能飞机。顾名思义,这两种飞机分别使用的是太阳能和核能。
太阳能飞机上面布满了太阳能电池,电池产生的电流输入电动机后,螺旋桨开始转动并使飞机起飞和飞行。1980年11月20日,由保罗・麦克里迪博士领导的小组设计的“太阳挑战者号”飞机首次试飞成功。1981年7月,该机用五个小时,成功地飞越了英吉利海峡。太阳能飞机很轻,结构多使用碳纤维材料,机上还蒙有一层聚酯薄膜,并安装有1.6万块太阳能电池。“太阳挑战者号”每小时可达54公里,飞行最高高度为3300米,显然实用性并不是很大。太阳能飞机关键问题是蓄电。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一定能研制出高效能的太阳能电池,并能突破上千公里的航程。
原子能飞机迄今尚未真正问世。此种飞机安装有核反应堆,用金属铀―235作燃料。它的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会产生裂变放出中子,并释放能量。但是核裂变时会发生对人有害的核辐射,必须采用保护层进行隔离。1956年1月,美国曾研制出核喷气发动机,但是由于其隔离防护设备过于庞大,无法安上飞机,最后花了10亿美元,15年的研制最终流产。不过,由于能源费用上涨,科学家们又开始重新考虑原子能飞机设计方案。我们相信,原子能飞机迟早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以上分别介绍了各种飞机,现在回过头来说直升机。直升机不是飞机,它首先是一种直上直下的飞行器。直升机与螺旋桨飞机有割不断的联系。螺旋桨飞机的桨是装在飞机前面的,它使飞机向前推进,受力与地面垂直;但如果螺旋桨装在飞机的上部,那么飞机的受力将与地面平行,这不,向前的推力就变成了向上的升力。
直升机说起来令人遗憾,它的起飞原理与我国的竹蜻蜓相似。早在1600年前,我国晋代葛洪就提到过一种带有升力螺旋桨的竹蜻蜓;后来,竹蜻蜓传到欧洲,启发了不少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于是造出了直升机。1483年,意大利天才科学家达・芬奇提出了直升机旋翼的设想,并制作了草图。1754年,俄国M・B・罗索诺若夫进行了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1878年,法国人福拉尼用蒸汽机作动力,制造了一架横型直升机;1907年、1922年法国工程师伯雷格、黎歇、俄国人博塔扎特分别制造了直升机,但都没能真正飞行。1939年,俄国人西科斯基研制了第一架实用直升机VS―300,并试飞成功。说到这儿,大家已经明白,直升机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对于飞机老大哥来说,只能算是小弟弟了。
直升机的形状很怪,其尾部有一个螺旋翼,它一方面起方向舵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抵消大螺旋翼对直升机的旋转力。有的大型运输机干脆使用两个大的螺旋翼,它们的功能都一样,不过一定要明白:两个螺旋翼的方向相反,才能抵消它们对直升机的旋转力。直升机有人称之为“直升飞机”,是因为它还能够像飞机一样向前飞行。不言自明,直升机只要操纵整个旋翼,使之倾斜,就可以改变飞机受力方向,自动前行。由此,现代人把直升机理解为可上可下、可前可后的飞行器,并把它编入飞机行列,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实直升机与飞机本身也可以互补,你看,“X翼机”就是这样。
X翼机,它是直升机和一般飞机的杂交种。“X翼机”上面有直升机旋翼,因而它可以直起直落。但是它的“X”形大旋翼在停止转动时则又变成了一般飞机的机翼。而平直的机翼受到的阻力大,飞行速度低;斜形的机翼,两个向后掠或者向前掠,或者干脆一个前掠一个后掠的机翼,却可以提高速度,因而就有了前掠翼飞机、斜直翼飞机、后掠翼飞机等。然而“X翼机”可以把它的“X”旋翼调到任意想要的形状,充当特别形状的机翼,达到一般直升机所不能达到的速度。看来,飞机设计虽要合乎常理,但也离不开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前面我们说飞机与直升机是两个泾渭分明的飞行器,到这儿,“X翼机”真成了兼有两种飞行器特点的地道的混血儿了。
冲翼艇
本世纪60年代,在海上出现了一种怪物:它形状像船,但又不在水上乘风破浪;说它是飞机,却又不在高空展翅飞翔,它总是紧贴着水面,就差那么一点距离,不高不低地执著地向前飞。这个怪物就是冲翼艇。
冲翼艇的产生归功于“水面效应”的发现。这儿还有一个有惊无险的故事呢。本世纪30年代,德国一架水上飞机由于油路出了故障,从高空直往下落,本来机组人员料定要出事。可是神了,飞机在离地10米左右的高度时开始拉平水平高度,不往下落了。其实也不怪,飞机在10米以下的高度飞行时,机身下面的空气受到压缩和排挤,形成一股向上的升力。正是这种力拯救了升力不够的德国飞机。
此后,科学家们根据“水面效应”原理,制造出一种贴地面低高度飞行的运载工具,这就叫冲翼艇。冲翼艇分两种,一种叫主效艇,可以在“地效区”内外航行。它由水上飞机改装而成,有一个大船身,还有一幅长而大的机翼,机动性好。德国的“X-114”是一种成熟型,它长约12.8米,翼展7米,艇高2.9米,采用活塞式发动机,在浪高1.5米上飞行,最大速度为230公里/小时。另一种叫全效艇,仅适于“地效区”。它由水面舰船演变而来,但它的自由飞行能力不强,离地(水)面也不高。德国 80年代使用的 TAFVⅡ―3串翼全效艇,使用两台活塞式发动机,艇长14米,翼展6.6米。它可以离地0.15~1.02米,并能乘坐15人,航速为每小时133公里。另有百吨级 TAFVⅢ―10客运冲翼艇,巡航高度为三米,航速为每小时230公里,可乘坐400人。
美国目前研制的600吨级冲翼艇艇长72.5米,翼展32.9米,艇高10.4米,可一次载四辆主战坦克,设计速度达491公里/小时。据说美国千吨级的冲翼艇也在研制,到时速度可达648公里/小时。独联体也有“河上快车”,其重量为500吨,共装有10台喷气发动机,时速可达555公里,飞行高度为7~15米。我国也研制成功了XTW―2客运冲翼艇,该艇翼展12.7米,总长18.5米。
冲翼艇综合了水上飞机、舰艇、船只的优点,它在军事、客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航空飞行器增添了新的光彩。
气垫飞行器
很多人听说过飞碟,却没有真正看到过飞碟。但是像飞碟那样的飞行器是有的,并且已经问世,这就是地毯飞行器。
地毯飞行器和以往任何飞行器不同,它利用的是“地毯原理”,即在飞行器下面底盘上装上一个大的风扇,向下面吹风,将空气压缩,形成高压空气区,像气垫一样。由于飞行器上部气压小,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垂直于地面的升力。飞行器升起来后,再靠其他发动机就可以向前后左右方向飞行。
地毯飞行器,也叫做气垫飞行器。它可以用于水面和地面。但是地面由于障碍多,且吹起来尘埃大;而且由于造价昂贵,所以都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据说,气垫汽车和气垫火车都可以制造,其中气垫火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
海上气垫飞行器有开发的价值。有消息说,俄罗斯和英国联合研制了一种海上气垫飞行器,它由两组发动机提供动力。这两组发动机分别为飞行器提供垂直和水平的机动能力,显然它是飞机和冲翼艇的结合。它利用发动机的喷气形成气垫,将其托在空中,再贴近海面飞行,这种飞行器机长73米,翼展50米,可在离海面14米的高度飞行;亦能在海上和陆面简易机场降落,最大巡航速度为560公里/小时,可载客400人。
磁性飞机
高速磁悬浮列车,兴许一些人听说过,或者见过。它像一条长长的巨龙,浮在轨道上,能够高速行驶。其实啊,这种火车并没有接触轨道,而是在离地10厘米的上空平稳地飞跑。准确地说,它应该叫磁性飞机。
那么,磁性飞机是怎么悬空的呢?道理很简单:同性磁力相斥,异性磁力相吸。当列车与轨道产生磁性相斥力时,车身浮在空中就理所当然了。
磁性飞机的产生不过二十几年,这首先应归功于超导材料。
7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有一种材料――超导体,在超低温时电阻极小。用它导电,产生的磁力特别大,大到可以顶起列车的地步。磁悬浮列车上都装有超导磁体,当然它也带有水平推进装置。
高速磁悬浮列车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几百甚至上千公里,是相当便捷的运输工具。当然,不用说,由于它没有污染,相当安全,越来越受到更多国家的重视。
目前,一些国家如日本已有这种列车,我国国防大学已经研制出这种机车模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神州大地上一定会出现中国制造的会飞的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