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其他书籍 > 冰与血

第18章

书籍名:《冰与血》    作者:郑军
    《冰与血》章节:第18章,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正文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天清晨,张嘉祥把核实后的综合数据报告给苏云霞。杨海文也汇报说,推进器组承受的洋流压力明显减轻了。于是,苏云霞向总部通报,第一航段已经通过。她又向全体队员宣布这个消息。

        话还没讲完,其它几座冰山的几个运输队长都打来卫星电话,向她询问情况。他们中最近的距离5-G号有两百海里,最远的已经在南赤道流中渡过了一半。每平安完成一个航段,队长们相互间就要祝贺一下,这已经成为惯例了。苏云霞把心情放松下来,她用联席电话接受大家的祝贺。在这之前,她已经六次代表自己的运输队,向前面越过绕极流的同事们发过贺电了。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生活在"正常"的太阳下面了。

        然后,苏云霞叫彭义成代守在指挥室里,自己下到二层,准备把这个消息告诉甘卡多。指挥室里有电话线路通往甘卡多的小卧室,但苏云霞觉得还是应该当面向他报喜比较好。

        苏云霞按了门铃,通报了自己是谁。但是甘卡多并没有来开门。苏云霞觉得奇怪,一路上,甘卡多每日五次礼拜从不担搁,这个时间应该刚刚作完晨祷。他不会睡懒觉的。大概是在换衣服?甘卡多在大家面前一直是西装革履,衣着整齐。她知道,那不是在保持他自己的形象,而是在保持一个国家的形象。

        终于,甘卡多开了门,向她打过招呼。苏云霞发现,甘卡多眼眶发红,表情黯然。苏云霞把来的目的放到一边,关切地问:"甘卡多先生,有什么问题吗?需要我帮助吗?"

        甘卡多作了个抱歉的姿势,侧转身,让开门口。室内灯光映照下,苏云霞从他的眼角看到些许泪花,知道自己刚才的发现不是错觉。她走进屋子,看到床头柜上,一部笔记本电脑正打开着,监视器上有十几幅小照片。苏云霞出于礼貌没有去看,而是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怎么?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我们能帮上忙吗?"

        甘卡多指了指那些照片,回答道:"不好意思,是看到了这些新闻……"

        说完,甘卡多点击鼠标,放大画面,并让它们呈幻灯片翻动状态。那些照片上配着阿拉伯文说明。苏云霞看不懂,但不用看文字,她也知道照片的内容是什么:照片中间是一位枯瘦的黑人母亲,怀抱着更为枯瘦的孩子。在这张分辨极高的照片上,两个人干裂的嘴唇异常清晰。

        甘卡多一个个点击着照片的放大图,介绍着它们的内容:"水配给制的三周年"、"索马里东北边疆个别地区正在疏散人口"、"索马里政府机关带头节水"等内容。

        苏云霞看着看着,心里感叹道:水呀,水!只有缺乏它的人才知道它的宝贵。这类照片自己从小就从国际新闻中看得到,但很少有现在这样感同身受的体验。

        "苏……小姐,"甘卡多这才从忧伤中回过味儿来,问道:"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是来向您报告的,我们顺利通过了南极绕极流。"

        甘卡多表情茫然,显然不太清楚这件事的意义。

        "这是全程消耗能量最大,工作最艰苦,最容易失败的阶段。度过这个阶段,余下的航程就比较容易了。"

        "苏小姐,我知道可能很荒唐,毕竟我不懂技术。但是……冰山运输的速度能不能再快一点?"

        小小的空间很容易产生接近感,令人心心相通。苏云霞立刻明白了他的焦急所在,作了个抱歉的手势。

        "我理解您的心情。我们会尽力而为的。但如果强行提高速度的话,推进器会产生疲劳,性能就会变得不稳定。半路停车不是更可怕吗。欲速则不达。"

        苏云霞知道甘卡多的中文水平很好,能够理解这个成语。5-G号现在的速度相当于一个人在慢跑。这其中大半还是拜自然伟力所赐。六台推进器满负荷运转时,只可以给冰山一点五节的切线速度,用作校正航向之用。这个速度比小孩子走路还要慢。

        "我们能实现的最好效果,就是保证5-G号安全到达。"苏云霞耐心地解释道。

        甘卡多没说什么,又移动鼠标,翻出一张图片。那是一座电子钟表的特写,钟表座落在露天广场,下面有个大约一层楼高的木架子当底座。一群黑人市民围着它指点着,议论着。

        "摩加迪沙和平广场上有一个倒计时钟,很简陋,是私人集资树立的。"甘卡多指着图片解释道:"时钟走到零点,就是5-G号预定到达的时间。"

        甘卡多声音梗咽,没有再说什么。苏云霞的心情也沉重起来。不过痛心归痛心,她毕竟还有一份旁观者的从容。

        "我相信,索马里会度过缺水这一关的。毕竟贵国这些年那么多灾难都挺过来了。至于我们,一定尽到职责。而且,不仅仅是商业合同中确定的那些职责,也包括作为朋友的责任。"

        "谢谢你们。"

        "对了,你要不要和家里通个电话?"苏云霞知道,甘卡多掌握的那个通讯线路由索马里政府付费,按规定是不能用来说私房话的。当然,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甘卡多也可以不按规定办,但她发现他不是这样的人。

        "唔……"甘卡多犹豫着。苏云霞知道,他的收入远远无法与自己相比,使用海事卫星电话拉家常还是一件奢侈的事。

        "你可以用我们的公用频道。妻子和孩子一定很想你的。"

        "那谢谢了。"甘卡多关上了那些图片,露出监视器的桌面图案--直升机航拍的5-G号全景。苏云霞听说,这幅照片眼下正悬挂在索马里的许多街道、建筑、甚至家庭里。

        中午,苏云霞把几个组长喊来共进午餐。一边吃,一边把和甘卡多的谈话介绍给大家。

        "索马里的旱情已经持续了十年,今年估计又是一个大旱。城市还好一些,偏远地区经常有人死亡。联合国救援机构高价运去的饮用水只算是杯水车薪。"

        然后,苏云霞半是感慨,半是提醒地说道:

        "以前我们给中东石油富国送冰,只算锦上添花。现在可是雪中送炭呀。大家多努力吧。"

        正文  第六章  第二节

        众人闻言,沉默不语。虽然谁都知道索马里政府为什么买这座冰山,但这份沉重感他们还是第一次体验到。5-G号并不是救援物资,是一笔正常国际贸易的对象。完成这次运输,队里收入最少的新手也有几万元津贴可拿。作为队长的苏云霞,收入更是十倍于此。而在交易的背后,却有另一番景象和心情。

        组长们又联想起甘卡多进入运输队以来的表现:他很少主动和大家接触。所有来往基本上都是公事,这和以前大家共事过的中东国家政府代表完全不同。那些代表们通常会来到冰山运输队的小餐厅,热情而自信地和遇到的每位员工聊天,最后给所有在场的人买单。甘卡多来自欠发达国家,祖国的命运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性格。他在索马里政府是一名中高层官员,能够参与许多财经政策的制定过程,挣到的工资在当地也能维持体面的生活。但那笔钱的绝对数字就是和BE普通职工相比都只是个零头。

        苏云霞嘱咐大家,前段时间工作紧张就算了。以后有时间,至少几位组长应该主动和甘卡多接近接近。

        "当年咱们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时候。如今二十多岁的员工没有体会了,三十多岁的应该还有印象。那时中国人在海外遇到发达国家的人总有自卑感。现在……将心比心吧。"苏云霞对除了杨海文以外的三位组长说道。

        大家纷纷点头,荷兰人杨海文双手一摊,说道:"我虽然没有贫困的记忆,但这些年也到过一些'失败国家'(注八)。那里的人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下,我也有亲身体验。苏队长说的我能够理解。"

        从这天开始,大家有时间便找机会和甘卡多聊天。饮食习惯不同,不方便聚餐。他们就请甘卡多到健身房活动,或者参观自己的工作环境。有一次,冰山上年纪最大的彭义成和甘卡多聊起了家常。

        "您夫人身体可好?"彭义成问。

        "很好,谢谢。"甘卡多回答。

        "她从事什么职业?"

        "中学教师。"甘卡多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进一步介绍道:

        "中学教师这个职业在我们国家很抢手,政府给他们的水配给属于第一等级,比我这个政府官员还多。"

        "水配给?哦,对了,水配给……"

        彭义成默然了。他想起来,索马里早就在全国实行了水配给制度,但自己这还是第一次直接了解这种制度。进入二十一世纪,水资源缺乏症象流行病一样感染了全世界。中国大陆不少地方都已经实施了浮动水价,变相限制用水。去年甘肃的一个县在全国首先实施淡水配给制,为居民个人生活用水量制定了上限,无论有多少钱都不能突破,还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但在淡水方面,中国毕竟还没有象索马里这样病入膏肓。而且,包括索马里在内,已经有五个非洲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淡水配给制。在人类已经能上天入地、重组基因、分裂原子的年代里,"水"这个再原始不过的东西竟然跳将出来,捆住全人类的前进步伐。

        穿越绕极流以后,5-G号运输队关闭了左侧顶角处的的一号推进器。相邻的二、三号推进器也是停停开开。而冰山几何中线右侧的三个推进器则满负荷运转。这样是为了让冰山进入南赤道流,同时将航向由西南--东北转向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