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古典文学 > 中国的儒学统治

韩愈和李德裕

书籍名:《中国的儒学统治》    作者:刘绪贻
    《中国的儒学统治》章节:韩愈和李德裕,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史中,韩愈作为自孟子以来孔子之道的最大捍卫者而闻名。在此我们简要叙述一下他的利益即儒生阶层的既得利益是如何引导他走向成功之路的。他出身寒门,生于代宗末年佛教风靡的时期。天资聪颖,7岁入学,13岁能文。他自称不仅遍览六经,而且广泛涉猎古代所有的非儒典籍。德宗时,25岁的他为了养家和光耀门楣,赴京考中进士。在长安期间,虽然他三次未能通过吏部主持的文官考试,却由于自己的属文能力,获得全国尤其是京兆士子的高度仰慕。正如一位实业家只有在工业化社会中才能实现繁花似锦的未来一样,韩愈也只有在一个高度儒化的社会中才能达到他事业的巅峰。他在给友人崔立之信中清楚地表明了这种观点,认为自己将来一定会成功,不是作为朝廷重臣践履夫子之道,就是作为一名作家高擎儒学的时代火炬。〔44〕

鉴于佛教在当时的巨大影响,他认为只有使所有的异端邪说衰微乃至绝迹,儒学统治才会绝对稳固而充分强大。否则,作为一个博学的儒生,其个性就不可能充分发展。所以,他一方面撰写大量文章为六经意旨声辩;另一方面又锲而不舍地猛烈攻击异端邪说,尤其是佛教和道教。正由于此,甚至年仅28岁,他在反佛、道的儒生斗士中的领袖地位,便得到儒生阶层的承认。这就是当时著名儒生张籍两次致书于他,要求他为了对社会施加更大的影响而著书立说、不要流于高谈阔论的原因。在给张籍的一封回信中,韩愈告诉他:孔子著《春秋》之所以不让其在他生前问世,原因在于害怕迫害。由于佛道当时已有约600年历史,且有帝王将相那样显贵的信徒,如果没有一大群追随者,他就不会冒生命危险著这样的书。但他说,当他具有足够威望时,他会撰写的。〔45〕因为他不懈地努力,不到10年,他的声望之隆,使得当时的士子以寄其门下为荣。于是他写下了划时代的论著《原道》。在该文中,他明确定义了他那个时代的孔子之道,并论述它与释、老之间的不同。鉴于此文对后世儒学统治的巨大贡献,我们将在此援引文中的重要部分来说明:韩愈是怎样率先弘扬孔子之道并将它系统化的。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魏晋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46〕,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47〕……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道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饗。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48〕

在这篇文章中,韩愈指出孟子死后,先王与孔子之道不传。〔49〕因此他暗示出自己作为孔子之道的重大捍卫者和传递者的重要性与神圣性。此文一经问世,他便陷入困境,许多具有佛、道倾向的人纷纷讪笑他,而且在大约13年后,即宪宗在位时期(806—821),他还因谏迎佛骨〔50〕而遭贬谪。不过,由于这次贬谪,他的威望更高,而且使他打击异端邪说捍卫儒学的决心日益坚强。贬谪一年后,当一位信佛的儒生朋友写信问他、谣传他已稍改初衷稍信佛法是否属实时,他在回信中再一次肯定了自己的观点。

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

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初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旁,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51〕

他的确没有停止过斗争。只要有机会,他便毫不气馁地打击佛、道。据历史记载,他渐渐赢得了胜利。

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诸儒倚天下之正议,助为怪神,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笑,跲而复奋。始若未之信,卒大显于时。……拨衰反正……

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52〕北斗云。〔53〕

除成功打击佛、道之外,韩愈还被公认为唐代著名文学运动的主将。如我们在上章所说,曹魏以来,风雅文学一直盛行。一般而言,此一时期所谓风雅文学,指的是主要描写山光水色、男欢女爱和崇尚辞藻和形式甚于内容的文学。〔54〕虽然北周和隋试图遏制这一趋势,但至唐代,却为士族所承继;而且由于赋诗和作绮丽文章的能力用作进士考试的重要标准,更加强了这一趋势。太宗时期以来,许多儒生唯恐这种趋势可能发展到陈后主时那样不可收拾的程度,纷纷上疏请求遏制。但是,他们并未成功,因为遭到熟谙这种文体写作技巧的士阶层的强烈反对。韩愈是从另一个角度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他模仿经书,创造出一种新的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古文的一种散文体。他用此文体阐明六经义旨。由于他认为六经之中充分阐明了先王孔子之道,他宣称文学的功能应和六经一样,“文以载道”,而不是供人娱乐的雕虫小技。这样,他的所作所为,实际是要儒化风雅文学。他获得了成功。他的文章被公认为六经辅佐。〔55〕自他那时起,“文以载道”的口号成为士阶层的口头禅。〔56〕他极大地影响了有宋一代的学者。我们可以十分确信地说,他是宋代新儒学最重要的先驱,下一章中我们将予以讨论。

现在让我们再谈谈佛教的情况。韩愈之前,曾有过多次镇压佛、道和其他异端邪说的企图,但由于佛、道受到统治阶层的庇护,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迫害。韩愈成功后,佛教的威望在统治阶级、特别是执掌社会舆论的儒生中式微了,严酷迫害的时机渐渐成熟。基于这种社会力量,出现了一位能干的儒生李德裕。他在韩愈死后,始终致力于镇压危及统治阶级既得利益的佛教。可是,缺少皇族的支持,他是不能大获全胜的。武宗时(841—847)他获得了这种支持。

帝(指武宗)自幼稚,不喜佛教,及即位……时宰相李德裕,亦辅其成事。帝遂下敕,破坏佛寺,凡四万四千六百所,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并勒还俗。诸废寺钟磬铜像……使铸钱。其铁像……铸为农具。金银鍮石等像,销……私家金银等像,敕出后,限一月送官。〔57〕

自此以后,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大大地降低了,它自身也江河日下。除禅宗略有流行外,其他各宗俱呈窒息之态。〔58〕特别是佛教的威望,再也未能在士阶层中卷土重来。这是由于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讨论的、自宋代以后不断加强的儒学统治。

【注释】

〔1〕参见李延寿:《北史》(译者注:原书据上海同文书局1885年版,现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1986年版,下同),卷31。

〔2〕参见上书,卷63,239页。

〔3〕同上书,卷10,41页。

〔4〕〔5〕长孙无忌等:《隋书》(译者注:原书据上海同文书局1885年版,现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1986年版,下同),卷2,7页。

〔6〕同上书,卷2,9页。

〔7〕参见陈东原:《科举时代的教育》,第1章,1~10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8〕唐代国子学臻于极盛,包括留学生在内,人数达到8000多。王溥:《唐会要》,第2卷,633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9〕〔10〕参见欧阳修:《新唐书》(译者注:原书据上海同文书局1885年版,现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1986年版,下同),卷44,128页。

〔11〕参见王溥:《唐会要》,第2卷,634页。

〔12〕公元736年以前,这些最后的考试都由吏部主持。陈东原:《科举时代的教育》,第1章,12页。

〔13〕宋祁:《新唐书》(由欧阳修和宋祁共同编撰。前75卷由欧阳修编撰,以后各卷由宋祁编撰),卷102,405页。在传统的中国文学中,瀛洲是仙人居住的海中仙境。此处意指十八学士所居文学馆。

〔14〕王定保:《摭言》,第1卷,转引自陈东原:《科举时代的教育》,第1章,13页。

〔15〕山东本是中国东部北齐的疆土。唐皇族出自西部,虽为贵胄,远不及山东旧族德高望重。

〔16〕我们在上一节已经提及,这是北魏时期确立的第一等级的姓氏。

〔17〕宋祁:《新唐书》,卷95,389页。

〔18〕〔19〕〔20〕参见上书。

〔21〕同上书。

〔22〕由于交通不便,实际上大多士聚集在京都,当时的京都成为人们爬上社会的、政治的高位的胜地,因而留任京都远比外任风光。

〔23〕宋祁:《新唐书》,卷127,461页。

〔24〕春秋时期晋国的相国。

〔25〕〔26〕宋祁:《新唐书》,卷127,461页。

〔27〕宋祁:《新唐书》,卷182,570页。

〔28〕〔29〕参见上书,卷182,569、570页。

〔30〕一个人皈依佛门,必须剃去所有的头发。

〔31〕石苻是北方游牧部落的首领之一。西晋末年,他在中国北方建立一个规模小且短命的王朝,并被公认为庇护佛教的第一个统治者。

〔32〕另一个不走运的佛教庇护者。

〔33〕〔34〕宋祁:《新唐书》,卷107,415页。

〔35〕这里,辛替否指的是佛教徒的寺庙。

〔36〕所有的僧尼和男女道士均被免除赋税。

〔37〕缗钱即一串钱,汉代起为货币单位。

〔38〕宋祁:《新唐书》,卷118,440页。

〔39〕同上书,卷24,452~453页。

〔40〕一般说来,卿、监是三品、四品和五品官员。

〔41〕宋祁:《新唐书》,卷145,493页。

〔42〕同上书,卷145,493页。

〔43〕同上书,卷147,498页。

〔44〕参见韩愈:《昌黎先生文集》,第16卷,7~8页。

〔45〕参见上书,第14卷,19~21页。

〔46〕杨子与墨子是战国时期的两位哲学家,他们的学说与孟子时代的儒学相抗衡。

〔47〕在以下论述中,作者认为古代的一切物质的与社会的发明都归功于圣贤。

〔48〕韩愈:《昌黎先生文集》,第11卷,1~3页。(此段引文据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古文观止》进行了核校,见该书下册,319~325页。——译者)

〔49〕我们在第2章中已指出,战国时期,孟子由于不懈地猛烈攻击异端邪说,特别是杨朱和墨子的学说以捍卫先师孔子的学说而声名卓著。但从汉武帝时儒学统治开始以后,除扬雄曾大力颂扬了他之外,唐以前的大多数儒生都忘记了他。也许是因为他的思想对于当时统治者来说太有民本气息了吧!

〔50〕在那个时代,佛教佛骨的作用相当于基督教十字架的作用。

〔51〕韩愈:《昌黎先生文集》,第18卷,18页。

〔52〕古代,特别是周代,泰山被认为是最高的山。

〔53〕宋祁:《新唐书》,卷176,558页。

〔54〕参见郑振铎:《中国文学史》,第1编,245页、269页、302页、353页和479页,北平,朴社,1932。

〔55〕参见宋祁:《新唐书》,卷176,558页。

〔56〕郑振铎:《中国文学史》,第1编,486页。

〔57〕黄忏华:《中国佛教史》,第3章,195页。

〔58〕参见上书,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