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

免费在线阅读网

去读读 > 文学理论 > “国家认同”教育变迁研究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国家认同”教育变迁研究》章节: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在就职仪式上谈及两岸关系时,以“模糊策略”未承认以“一中”为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执政两个月后的7月21日,蔡英文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又首度清楚回应“九二共识”,称接受大陆所设承认“九二共识”期限的可能性不大[34]。蔡英文是有“底气”的,因为她的“执政合法性”部分来源于善于发声的、不断掀起“反中运动”的、同时引导社会氛围、不断壮大的所谓“天然独”世代[35]。在愈趋“绿化”[36]的形势下,蔡英文当局会更有恃无恐,假借所谓的“民意”(“天然独”的“独立”诉求并不能代表台湾民意,更不能代表全中国14亿人的民意)推出“远中”“反中”的政策。其实,蔡英文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力推行“新南向”政策、撤告“太阳花学运”涉嫌违法学生,南海仲裁案[37]之后拒登“太平岛”宣誓“主权”,已足见其“台独”政策的坚定不移。长此以往,两岸关系必然日趋紧张,甚至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和平统一变成遥不可及。如果两岸关系走向恶化,中国大陆不得不依据《反国家分裂法》,启动武力统一的程序。若果真如此,则对两岸同胞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天然独”一代亦要承担巨大的历史责任。那么,追根溯源,“天然独”又是如何养成的呢?

造成台湾年轻人国家认同危机或混乱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视角进行分析和考察。本研究从教育学视角关照“天然独”现象,试图证明一个假设:“天然独”并不天然,“天然独”是形塑出来的,“天然独”的养成与台湾年轻世代所受的社会科教育有紧密的联系。

社会科在推动学习者形成对本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和认同方面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科通过传授国家的历史、地理、政体、法律、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以及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立场与态度,从时间、空间和社会结构等角度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通过对一个国家社会科教科书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社会科向学生传播了怎样一种国家形象,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预测这个国家新一代公民将对自己的国家形成怎样一种认识和态度[38]。如下文所述,社会科教育培养能够参与公共事务、促进民主社会发展的公民,社会科教授各种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教导儿童像社会科学家一样思考以做出理性的决定;社会科教授政治、地理、历史、社会等与国家构成要素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学科知识。基于社会科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社会科教育必然对儿童“国家认同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台湾青少年“国家认同观”的形成和转变就不能脱离对社会科教科书内容的分析和考察。

1949年以后,社会科一直是台湾地区小学校的常设课程,同时也是小学生的必修科目。在课时上,社会科仅次于语文和数学或与其相等,该科目也是小学升初中考试的必测科目,由此可见,社会科在台湾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39]。1975年以来台湾社会科教科书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青少年的“国家认同”问题与教科书变迁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有鉴于此,本书对台湾青少年“国家认同观”的变迁,亦将从社会科教科书内容转换的角度去做深入的探讨。一般认为,处于中华文化圈的国家或地区,诸如中国、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应试教育的氛围浓厚,中小学生受到来自学校、教科书的影响更多一些。由此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台湾这些年走向街头的大学生、研究生和高中生他们在更早的时候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以至于对自己的祖国如此的疏离?实际上,的确有很多学者和政治人物认为“天然独”的形成与台湾几十年来推行的“去中国化”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40][41]。

基于以上诸项考量,本书将重点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以后,台湾社会科教育中的“国家认同”内容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台湾意识”“台独意识”“中国意识”在教科书中是否呈现,又是如何呈现的?不同时期社会科教科书所蕴含的“国家认同观”是否不同,不同之处又体现在哪里?

2.政治与教育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所以政府施政的各项发展大多与其所主张的教育政策息息相关[42]。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政治国王”的“婢女”,教育是任政治打扮的“小姑娘”。执政当局往往会利用其所掌握的经济、政策、宣传等资源对教育进行干预,以维护和延续其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执政的合法性。那么,在台湾社会科教科书“国家认同观”的变迁中,政治起了怎样的作用?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干预了教科书中“国家认同观”的生成?

3.90年代中后期,台湾当局放开了民间编写教科书的政策限制,教科书由“统编本”变成“审定本”或“一纲多本”。21世纪初,台湾开始实行“九年一贯课程”,社会科教科书完全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执笔者则清一色是一线的小学社会科老师。那么,民间版的“九年一贯”社会科教科书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是否受到出版商、教科书编写者以及社会氛围的影响?如果是,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

4.蔡英文上台不久就废除马英九当局推出的“103课纲”[43](试图回归中国史观的课纲),未来台湾社会科教科书会不会大幅度地“去中国化”?在了解小学社会科教科书变迁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们可以预测台湾社会科教科书国家认同教育的未来走向,我们必须有所准备:蔡英文当局如果推出一个“台独”色彩更为浓厚的“十二年国教课纲”[44],应如何应对?如果两岸统一了,我们应如何修改台湾的社会科教科书及其他教科书,实施怎样的对台教育政策?这些也是本研究将涉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