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电器张近东:再融资的秘诀(2)
《赢在资本》章节:苏宁电器张近东:再融资的秘诀(2),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2000年,苏宁10周岁。张近东宣布:“苏宁要用3到5年的时间建立1500家店,实现年销售额达到300—500亿元的跨世纪连锁计划。”
接下来,苏宁上演了一系列“裂变”:2001年平均40天开一个店;2002年平均20天开一个店;2003年平均每周开一个店;2004年平均5天开一个店,连锁企业遍及全国30个省市地区。
2003年,就在业内都在喊“家电难做”的时候,张近东又在全国首创了“3C模式”。所谓“3C”,就是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家电(consumer electric)。张近东说:“3C概念店的推出标志着苏宁的家电经营进入第三个时代,即信息家电时代。”
苏宁上市
2004年7月21日,在创业14年后,苏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家电连锁首家IPO上市公司,上市当年便获得了“2004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上市”殊荣。
苏宁的财务报表显示,2001年苏宁电器净利润2525万元,2002年为5856万元,2003年则增长为9890万元,以一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上升。
此次发行上市,苏宁成功融得了接近4亿的发展资金,张近东说:“苏宁获得了与外资商业巨头同台竞技的融资平台。”苏宁的公众化,“是苏宁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必经之路。”
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曾形象地比喻说:“如果说上市以前苏宁是一辆以汽油为燃料的传统赛车,那上市后它就换装成了核动力赛车!” “上市不仅为我们募集了资金,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我们带来了起码需要上亿广告费才能达到的宣传效果。正如一辆优质的赛车换上了“法拉利”徽标所能得到的关注一样!” 孙为民继续用赛车理论来形容上市为苏宁带来的品牌效应。“苏宁要做百年企业,必须走社会化道路,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实现企业的社会化管理。”孙为民表示,上市使苏宁成为了一个公众性企业,证券市场严格的监管机制和透明化的管理要求为苏宁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以实力和良好的业绩创造奇迹的同时,苏宁电器以上市为契机,通过推行透明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塑造公众公司形象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今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宁资本运作揭秘
2004年7月,苏宁电器IPO时,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每股面值人民币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约为人民币亿元。
苏宁电器上市后,公司股价一路攀升,这为再融资【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再融资”】有个好价格打下了基础,因为再融资的价格是参考公司的股价制定的。
2006年6月20日,苏宁电器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定向增发”】人民币普通股25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元,每股发行价高达人民币元, 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亿元。
2008年5月16日,苏宁电器又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人民币普通股54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元,股款以人民币缴足,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亿元。三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分别为4亿元、12亿元、24亿元,合计超过40亿元,每次募集资金都翻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