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卫星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章节:侦察卫星,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1961年9月,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驱车来到白宫,他踌躇满志地向大门走去。
此时,苏联在外交上占有对美国的优势。3个月前,赫鲁晓夫悍然宣布:本年的12月31日为对德国和约最后签字日期。这个声明一公布,就引起西方巨大惊慌。如果西方拒绝签字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人们纷纷猜测。
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向国会报告了他们的调查结果。据他们估计,苏联现已拥有洲际弹道导弹120枚,而美国只有24枚,苏联发出这一“最后通碟”的目的在于寻找借口发动核攻击。这一估计更令西方惶然不可终日。苏联则态度日益强硬,向美国及其盟国不断施加压力。
“您好,大使先生。”肯尼迪向葛罗米柯伸出手来,脸色显得十分镇定,且微露冷笑。
“总统阁下,关于对德和约……”葛罗米柯说。
“不,先不谈那个,请看看这些照片。”肯尼迪总统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文件夹,打开,递过去。葛罗米柯一看,竟愣住了。照片上清清楚楚拍下了自己的各战略导弹发射基地。从照片的角度看,显然是从高空拍摄的。
“我抗议!我抗议你们的间谍飞机!”大使暴怒了,脸色通红。但总统却平静地说:
“可以告诉您,我们是从卫星上获得照片的。国际法至今还没有限制200公里以上的外空间飞行。因此,您的抗议是无效的。”肯尼迪态度逐渐严厉起来,说:“现在看来,导弹优势并不在你们那一边。卫星已经查明,你们的战略核导弹不是120枚,甚至不是60枚,而只有14枚……”
葛罗米柯不再说话了。
不久,苏联便收回了要西方签字的“最后通牌”。一场危机暂时过去了……
上面这个故事说明了侦察卫星在国际斗争中的作用。那么,什么叫侦察卫星,它们有哪几种,都有什么用途呢?让我们略加说明。
有一种携带着照相机,可从天上侦察地球表面军事活动的卫星,称为照相侦察卫星。这种卫星数目最多,占卫星总数的40%,占军用卫星的60%。根据侦察的详略和轨道的高低。它又分“普查”型和“详查”型两种。
“普查”型轨道近地点一般在200~300公里,可在天上停留较长的时间。它的分辨率不一定太高,能区分地面上2米大的物体即可,但侦察范围要宽,每幅照片一般能“覆盖”几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详查”型轨道近地点一般在130~200公里,照相机分辨率高,例如有的可从150公里高空,分辨出地面30厘米大小的物体。所以有人把“详查”型侦察卫星又叫做“飞行显微镜”。
但“详查”的“详”,也是有限度的。有报道说,美国“大鸟”侦察卫星可以“看清人的胡子茬”,这太夸大了。从科学分析看,位于150公里高空的卫星,极限分辨力为10~15厘米。美“大鸟”卫星的地面分辨力为0.3米,就是说,在判读人员经验丰富、判读设备较好的情况下,能够识别约1.5米大的物体,即只能看清吉普车、坦克的外形。但对一些线性目标,如公路、铁路、水渠、高压线等,即使宽度大大低于分辨率,仍可以判断出来。
预警卫星是另一种侦察卫星。它的运行轨道很高,甚至位于离地球约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因为“站得高”,所以“看得远”,当敌方洲际导弹发射后,一般90秒钟内即可被它发现。一般洲际导弹飞行10000公里需30分钟时间。这样,扣除通信时间,还可赢得25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如果敌人从潜艇发射洲际导弹,通过预警卫星,则可以赢得15分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进行反导弹或组织其他防御措施,或对敌方进行还击。
预警卫星飞得那么高,怎会“看”清发射的导弹呢?难道它有特殊的相机?
实际上,预警卫星并没有拍下导弹照片,它是通过红外探测器“感觉”到了导弹正在发射。我们知道,导弹发射时尾部将喷射长长的火舌,其燃烧温度达3000摄氏度以上。火舌和周围的尾焰强烈地产生红外辐射,这些红外辐射可在卫星的红外探测元件上产生脉冲电流,从而暴露发射过程。
为了避免森林火灾,钢铁厂的火光以及云层反射太阳光在卫星上引起“虚警”,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最新一代预警卫星装有“复眼”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很像昆虫的“复眼”,由几百万个红外敏感元件组成。整个卫星不用旋转,只须这几百万个元件各自盯住地球表面一块地区即可。当某地区有较强的红外辐射时,相应的敏感元件就发出信号从而判定位置。如果是森林火灾等,因为其固定不动,只有少数元件发出信号,计算机可将其排除。如确系导弹发射,由于运动较快,将会使一串敏感元件依次发出信号。这样,不仅可以判断是飞机还是导弹,而且从运动速度和轨迹,还可以判断出,飞往何处。
侦察卫星还有几种,如窃听无线电信号的电子侦察卫星,监视舰船的海洋监视卫星、探测核爆炸情报的核爆炸探测卫星等等。
卫星侦察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点。
首先,它的侦察面积大。例如我们上面说过,它在距地球200公里的位置上,能把4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拍在一张照片上。电子侦察卫星的天线可以侦收半径2000~3000公里的圆形地区的无线电信号。
因为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所以选择一定的轨道倾角,可使卫星监视全球的任何一个地区。
同步卫星位于离地球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人们看上去是“静止不动”的。它可以连续地监视地球表面2/5的地区。
其次,卫星飞行速度快。它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即77.9公里/秒,每天可绕地球飞行16圈。这样,它可以很快飞到侦察地区,完成大面积侦察任务。
另外,卫星在大气层以外飞行,不受大气气流扰动影响。发动机在卫星进入轨道后即关闭,因而卫星没有振动,它拍摄的照片质量比较高。
正因为侦察卫星有这些优点,所以世界各国对它都十分重视。美国和前苏联大部分战略情报都来自卫星。在重要战事中,两国也都要发射卫星进行窥探。如印巴战争、塞浦路斯冲突、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他们都发射了卫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前苏联发射了5颗侦察卫星,有的可一天4次飞越同一地区,有的则执行“快查”任务,迅速返回地面。
但卫星侦察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使用最多的照相侦察卫星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较厚的云层将挡住卫星的“眼睛”。夜间卫星侦察可采用红外和微波遥感,而这些手段的分辨力不如可见光,因而夜间侦察效果很差。卫星有一定的轨道和运行周期,很难连续监视某一地区,加上设置假目标、施放假信号等反侦察手段的发展,许多军事活动仍可隐蔽起来。卫星的成本及发射费用都比较高。
侦察飞机
侦察飞机曾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1942年,盟军在航空照片上发现了德国的V-1和V-2火箭基地,从而出动600架飞机,向该地投掷了2000吨炸弹,将其摧毁。美军在侵略朝鲜期间,为策划仁川登陆,4次从60~70米低空,拍摄了2000多张仁川码头照片,从而计算了潮水高度和预测了登陆时间。战后调查表明,这次飞机摄影测量误差不超过10厘米。
但是,美国战后研制的高空战略侦察飞机U-2却遭到了惨败……
1960年5月1日,美国飞行员鲍尔士登上U-2飞机。
“注意,苏联人盯上你了!”同伴开玩笑地说。
“放心吧!这是狡猾透顶的‘黑间谍小姐’!”鲍尔士自信地拍拍机舱侧壁说。
U-2,绰号“黑间谍小姐”,翼展30多米,在20000~25000米高空飞行,它装有4部照相机,可拍照机身两侧各几十公里宽的地面。它的电子侦察设备能侦听到600公里以内的地面或军舰雷达信号和无线电通话。鲍尔士曾驾着它多次潜入苏联领空。
可这一次他失败了。他刚刚进入苏联,就受到了苏联雷达的监视。一枚地空导弹准确地击中了机腹,鲍尔士无可奈何,跳伞逃命……
苏联向美国提出抗议。开始,美国还企图抵赖,但鲍尔士已供认了一切,这场U-2丑闻使美国的处境十分尴尬。
美国在这次事件后又研制了SR-71“黑鸟”――一种高速高空战略侦察机。这种飞机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700公里,相当于音速的三倍半。它的飞行高度约2.6万米。它的结构90%以上的由钛合金制造,耐高压,耐高温。它的表面涂一层深靛蓝色,既利于散热,又使敌人难以发现。
苏联的米格-25是一种先进的高空、高速战术侦察机。它的时速可达3440公里,最大升限3万米。它的照机机可拍摄70公里宽的狭长地带,侧视雷达能侦察航路两侧近100公里宽的地区。1976年9月6日,苏联的飞行员别连科驾驶一架米格-25叛逃,使西方了解了这种飞机的秘密。
由于专用战略侦察机技术复杂,成本高,研制周期长,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多用战斗机改装侦察机。例如,美国的RE-4型“鬼怪式”战术侦察飞机,有700多架。这种飞机装有红外扫描相机、画幅式相机、全景照相机、测绘相机、侧视雷达等设备。它还装有电子侦察系统,可以侦察10种雷达的特性,并确定它们的位置。
预警飞机
1979年6月27日,以色列的6架F-15A战斗机向叙利亚上空飞去。它们的任务是炸毁叙利亚的核反应堆。
与此同时,在以色列本土上空升起了一架形状奇特的飞机。它的背部有一个旋转着的大圆盘。这是什么飞机,它有什么作用?
原来,这是以色列刚从美国购进的一种军事“法宝”,它的名字叫“雷达预警飞机”,也有人称它为“飞在空中的电子指挥部”。
在这次作战中,预警飞机及时发现叙方8架米格-21飞机起飞拦截,并通报给执行任务的F-15A。F-15A战斗机立刻前往迎战,在预警机的导引下,一举击落6架米格-21,不仅保证了炸毁反应堆任务的完成,还赢得了空战的胜利。
预警飞机因为把探测雷达从地面搬到了天上,所以“盲区”大大缩小。而地面雷达由于地球曲率的限制,“盲区”很大,尤其对于低空入袭的目标,更是如此。
预警飞机不仅“看得远”,而且因为它装有一系列先进的电子设备,可以把预警、控制、指挥、情报、通讯等功能集于一体,所以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空中指挥部。
目前,最先进的预警机是美国研制的“AWACS”(即空中警戒与控制系统)。这种飞机以大型喷气洲际运输机波音―707作载机,航速每小时880~966公里,实用升限12000米,活动半径800公里,续航时间9~15小时,最大航程12000公里。机身上的旋转雷达天线罩 (大圆盘)直径9.14米,厚约2米,距机身高3米。它在9000米高空时的探测距离可达600多公里,覆盖面积为30万~50万平方公里。
这种飞机的雷达天线每10秒钟扫描一圈,可以发现和识别600个目标。一架这样的预警飞机可以跟踪1000多架飞机。它不仅能显示编队飞行的单架飞机的机型、高度、速度、航迹等,而且能监视地面卡车、坦克的调动和雷达、导弹的布防情况。它可以探测、跟踪目标,可以控制和引导对来袭目标进行拦截攻击。它可以指挥空战,也能够协调海、陆、空三军的行动,对瞬息万变的战况作出及时反应。
那么,这样一个“指挥部”不会受到敌人的袭击吗?预警飞机本身没有装备自卫的“硬武器”。它在离战场200公里外的安全区域飞行,并且探测设备完善,它一旦发现敌人进攻,可以指挥己方火力还击或“大转移”,所以它的生存能力很强。
预警飞机目前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昂贵的军用飞机 (单架AWACS的价格1.2亿美元,出售价格可达1.76亿美元)。美国还规定,出售这种高度先进的飞机要众参两院反复辩论、国会批准,最后由总统决定。
雷达
人类最早的一次用雷达探测飞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沃森・瓦特进行的。那是20世纪初。
瓦特在发射无线电波时偶然发现:回波显示屏上不是一个白点,而是一条亮线。
“前面有3架飞机!”瓦特惊呼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果然看到,有3架飞机从远处飞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雷达的发展十分迅速。美国研制了744种,苏联研制出了304种。雷达可以昼夜全天候地对人员、车辆、飞机、舰船、导弹等目标进行探测,而且可以探测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速度,距离远,精度高,至今仍是战场上使用的主要探测手段。这里只选一、二种略加介绍。
美国在阿拉斯加建造的“丹麦眼镜蛇”相控阵雷达可称得上是雷达家族的“巨人”。它高达30多米,它的天线由数万个产生电磁振荡的天线振子组成。它采用电子计算机改变每个振子发出的电磁波的相位,使其叠加、改变方位。这样做的优点是:一,不必像普通雷达那样用转动天线的办法改变雷达波束的扫描方向。它采用电扫描,速度大大加快;二,当雷达受到攻击时,即使损坏了几百个天线振子,其他的振子可照常工作。据报道,这种雷达可以探测5000公里远的导弹,能发现3200公里外像篮球大小的物体。
美国在阿拉斯加建造这种雷达,目的在于监视前苏联发射的洲际导弹。
和这种庞然大物相反,雷达也可以制得很小巧。单兵使用的可作为报警装置的雷达只有几公斤重,可以背在身上。它可以探测2公里以内的车辆和人员,测距误差小于50米。澳大利亚研制了一种手枪雷达。用它求救很方便。当船只在海上遇难时,只要把这种“手枪”对准周围的飞机或船舶,在飞机或船舶的雷达屏上立刻就会出现清晰的信号。这种雷达能自动测出对方的频率并用同样的频率发出信号。
前联邦德国研制的一种微型雷达可装进直径16毫米的微型容器,然后装进高射炮的炮弹内。这种雷达只有两个组件:一个组件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另一个组件则是计算电路。按动高炮发射电钮,炮弹便带着雷达上天去进行探测了。
雷达的缺点是受地形影响较大。因为雷达波束是直线传播的,弯曲的地球表面会形成“盲区”。雷达用光点、波形、音响等显示目标,不逼真。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雷达很容易被监听和干扰,因而也很容易受到攻击。例如,有一种导弹是专门对付雷达站的。只要雷达一工作,导弹就会沿着雷达发射的波束“逆流而上”,直捣“老窝”。
在现代战争中,敌对双方都把雷达的工作频率列为绝密项目,加以重点保护。因为敌人一旦知道了频率,它就可以加以扰乱和破坏。所谓“电子战”,就是对这种雷达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战。
第三次中东战争时,埃及和叙利亚从苏联引进了大批萨姆-2和萨姆-3防空导弹。这些导弹靠雷达制导。但是,这种雷达的工作频率和其他性能很快被美国和以色列获知了。于是,在每一架以色列飞机上都装上了报警器和干扰装置。
每当埃及、叙利亚的防空导弹上的制导雷达发射电波时,以色列飞机上的报警器就响了起来。
“萨姆导弹又唱歌了!”以色列飞行员嘲笑说。导弹受到以色列飞机上发出的干扰影响,往往偏离航向而无法正常工作。这使埃、叙两国的领导十分恼火。他们决定秘密引进新的萨姆-6防空导弹。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以色列空军仍大摇大摆闯进埃、叙防空基地。当报警器又响起“萨姆之歌”时,他们没想到,飞机上的干扰装置对萨姆-6根本不起作用。一架架飞机中弹起火,冒着滚滚浓烟栽了下去。后面的飞行员赶紧降低高度。但萨姆-6的最小射高只有10~20米,仍能准确地击中飞机。以色列军队遭到了重大损失。
以色列不甘心失败,他们千方百计探听萨姆-6制导雷达的秘密。他们曾多次以无人驾驶飞机为诱饵,诱使萨姆-6的制导雷达开机工作,同时派电子侦察机将其技术参数全部记录下来,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最后,他们终于查清了萨姆-6的底细。
1982年6月9日14时14分,以色列派出电子干扰机飞临贝卡谷地,对萨姆-6导弹基地进行强烈的电子干扰,致使萨姆-6发射上天后都偏离目标。同时,以色列的攻击机在预警飞机的导引指挥下,从空中发射空地导弹和电视制导炸弹,对萨姆-6基地进行猛烈攻击。一个个导弹阵地被炸毁了。
叙利亚空军飞机紧急起飞迎战。但这一举动立刻被以色列预警飞机发现了,预警飞机实施电子干扰,使叙军的飞行员失去了与地面指挥所的联系,陷入了混乱状态。这时,以色列空军战斗机在预警飞机的指挥下进行空战,击落了一架又一架叙军飞机。
这次袭击,使叙利亚苦心经营10年、耗资20亿美元建成的萨姆-6导弹防空体系毁于一旦。这次战争告诉我们:精密的侦察将会使很先进的武器失效,现代战争中绝不可依赖一二件先进武器而麻痹轻敌。
声纳
1939年10月14日夜。
德国的“U-47号”潜艇,借着月色,悄悄驶入停有英国军舰的斯卡帕港湾。德军军官从潜望镜中向前了望,一艘英国大型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停在港湾里。
“发射鱼雷!”德军军官命令。
鱼雷命中了目标,但并没有爆炸,港内英军也并未察觉。
20分钟后,德军军官在潜艇中再次发布命令:“发射鱼雷!”
一声巨响。“皇家橡树号”连中两颗鱼雷,很快便沉下海底。舰上的760名士兵几乎无一生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偷袭军港的一个著名战例。现代化的军港和海防线,不会再出现这种防守上的“漏洞”了,因为水下探测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水下探测,不能用望远镜。因为深水中是没有光线的,即使用最强的探照灯,也只能照射几十米远。水下也不能用雷达,因为无线电波一进入海水,很快就会被吸收而变成热量消耗掉。据测量,无线电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只有一米左右。
水下探测使用“声纳”,这是一种利用声音进行侦察的工具。
声纳由发射机、换能器、接收机、显示器、定时器、控制器等主要部件构成。发射机制造电信号,经过换能器 (一般用压电晶体),把电信号变成声音信号向水中发射。声信号在水中传递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的声波被换能器接收,又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在荧光屏上显示或在耳机中变成声音。根据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根据声调的高低等情况可以判断目标的性质。例如,目标是潜艇,潜艇是钢质外壳,回声不仅清晰,而且还有拖长的回鸣;鱼群的回声则低沉而混乱。目标如果是运动的,那么由于“多普勒效应”,回声的音调应有所变化:音调不断变高,说明目标正向他们靠拢;音调不断变低,说明目标离我们远去了……
声纳可分为两大类:主动声纳和被动声纳。前者像雷达一样,不停地向外发射声信号,根据回波判断目标性质。后者不主动发射信号,只接收目标自己辐射的声音信号。被动声纳因为不发射信号,所以不易被敌人发现,主要用于隐蔽侦察。现代的综合声纳兼有以上两种工作方式。
早期潜艇依靠潜望镜进行观察。但潜望镜只能观察水面上的目标,对水下目标则无能为力,所以,早期潜艇的事故率很高,经常在水下撞上暗礁、水雷和别的潜艇。在第二次大战期间,沉没的德国潜艇有100多艘。
现代潜艇装有多种声纳。例如美国的一种潜艇,装备不同用途的声纳有15种之多。艇上的声纳侦察仪可截获和偷听敌人的声纳信号;敌我识别声纳,专门用对口令的办法判断敌我;通信声纳则用来和自己的舰艇通信;有的声纳负责导航、测距、警戒、探雷、测地貌等等。
有趣的是,潜艇的克星也是声纳。在海中,只有靠声纳才能发现潜艇,因而存在着潜艇声纳与反潜声纳的对抗。
许多国家在军港附近的海区、重要的海峡、主要的航道等处都安装了庞大的声纳换能器基阵,靠岸上的电子计算机控制海底的数以千计的换能器。一旦潜艇来犯,便可及时发现。这种防潜预警系统早在1952年就已建成,现已发展到第五代。其警戒范围可达几百公里。
在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以北,有一个叫“阿发”的水下监视系统。它的换能器安装在几个水下塔台上,排布成三角形,每边长约35公里。这种系统能监听进出直布罗陀海峡的所有潜艇,并能用三角定位法确定潜艇位置。
除了这种固定的警戒声纳外,探测潜艇还可以用机载声纳进行。一架直升机垂下一根100多米长的电缆,电缆下吊着一部声纳。通过机身的下降或上升,声纳在海水中的深度也随之变化。飞机在海面上飞行时,便可拖着声纳进行大面积探测。据国外报道,这种声纳每小时可以搜索海面1000平方公里。
新型航空声纳是“无线”式的,不需要用电缆和飞机连接。它只有10公斤,反潜飞机将它们投到预定海域内,它们便可漂浮于海上。反潜飞机可以同时投放许多这种漂浮声纳。声纳着水后,其天线伸出水面,水听器沉入水中。水听器把在海底收到的声信号变成电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反潜飞机根据收到的信号可以判断潜艇的位置。
现代水雷也多采用声纳作引信。有一种先进的自动水雷,依靠声纳作自导装置。当潜艇从附近经过时可以“自动起飞”,搜索并最后击中目标。
红外遥感
一架飞机已经起飞许久了。有一个人拿着照相机,对着它原来停留的地点按动快门。
照片很快冲洗出来了。奇怪的是,照片上仍然出现了原来飞机的轮廓。
这种照相机称为“红外照相机”。它拍摄的原理是:当飞机停留在那里的时候,太阳晒不到的阴影处温度低,飞机飞走后,温度又不能马上升高,就形成了不同温度的区域。飞机在起飞时喷出热气,使机身后面的地面温度升高,也造成了温差。红外线又称“热线”,物体的温度不同,发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便不相同。红外照相机正是通过感受红外线来显示物体形象的。也就是说,红外照相机“看”到的是“热”。
红外遥测遥感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军事上发展很快。它与微光夜视仪相比,有许多优点。它无须借助月光和星光等自然光,即使全黑的环境仍然可以工作。它的作用距离远,有一种步兵用的“热像仪”能发现2公里外的坦克和1公里外的人员。它能穿透伪装和灌木,发现草丛或树林中的目标,还能判断发动机是否在工作,油库是否装满油等。安装在飞机或坦克前面的
“热成像系统”可通过前方或下方的扫描,地形的热图像转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电视图像,为飞机或坦克乘员提供导航和目标的情报。目前的技术水平可达到1~5毫孤度的分辨力,即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发现一米大的目标。
当然,如果目标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红外遥感设备就无能为力了。在现代战场上,要想不被敌人发现,除了常规的伪装外,要特别注意保护容易发热的设备,要进行“热伪装”和“热隐蔽”,避免要害部件的“热线”外露。但这往往是很难办到的。
红外遥感设备一种是成像的。可将物体的轮廓等变成可见的图像。上面说的步兵“热象仪”、飞机坦克的“热成像系统”都属于这一种。还有一种是不成像的。这种遥感设备只需感受热源的存在和方位就可以了,并不要形成图像。其中典型的有“响尾蛇”导弹红外制导器。响尾蛇是一种眼睛退化到“瞎子”地步的动物。它依靠眼睛下方小凹窝处的器官感受红外辐射,从而猎取小动物。
“响尾蛇”导弹近30年来已发展了三代,共有30多个型号。它的红外导引头可感受并跟踪喷气飞机尾管发出的波长为1~3微米的红外辐射流。飞机一旦被它盯上,就很难逃脱。
“隔墙有耳”
一辆挂着大使馆牌照的蓝色轿车向郊区驶去。在一条偏僻的公路上,车停下了。司机打开顶盖,开始修理机器“奇怪,这辆车为什么每天都停在那里?”特工人员向国家保卫机关汇报说。
“很可能有鬼,要加强监视!”上级指示说。特工人员开始采取行动。这一天,他们开着一辆大轿车,从停在公路上的蓝色小轿车旁缓缓驶过,车内的特工人员用带有潜望镜头的电影摄影机对准蓝色轿车拍摄。从冲洗出的胶片上可以看到,小轿车内有两个人戴着耳机,埋头于座位之间,在调整什么仪器。但从小轿车外表看,没有发现天线,特工人员的电波搜索仪也没有发现车内发出电波。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特工人员预谋制造了一场车祸。在将车内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的时候,反特机关对小轿车进行分段X光透视,发现它的顶篷材料不是普通的钢板,而是喷漆的玻璃钢板,里面印制着大量线圈和电子线路。专家们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电话窃听装置,目标是沿着公路架设的一组载波电话线路……
秘密会议的内容和高级官员的谈话,是间谍们垂涎三尺的情报。军用线和无线电话是他们窃听的重点。目前,国际间窃听和反窃听的斗争十分尖锐复杂。50年代,在东柏林曾发现一条由美中央情报局构筑的秘密地下窃听隧道,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美国大使馆人员因受窃听微波之害而得病。美国总统曾多次向国内发出“谨防窃听”的警告。
窃听电话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电话机的话筒附近安装窃听器。这种窃听器只有几十克重,体积很小,不易被发现。它能将谈话内容发送到室外几百米处的超短波接收机那里。二是在电话线上打主意。例如用挂线方法直接窃听,或将窃听器制成瓷瓶形状装到电杆上去,用转发方法窃听。还有用遥控方法工作的窃听器。据报道,采用远距离感应式窃听器可以窃听几十公里远处的载波电话,还能窃听几百米远的明线电话。
室内窃听器的种类很多了。有的外形像手表、打火机,有的则伪装成钮扣和戒指。有一种“钢笔窃听器”,只要摘下笔帽套在“钢笔”的尾部,笔内的接收器、扩音器和送话装置就会开动起来,把室内每句话都送到百米开外的地方去,在那里只要有一台超短波调频接收机就可以收到每个人的讲话。另外,室内的烟灰缸、电器插座、家具、门窗上都可以安装窃听器。
有一种激光窃听器则更妙了,它只要瞄准房间的玻璃窗,就可窃听室内谈话。因为谈话会引起玻璃的微小振动,这振动是人眼无法察觉的,但“激光干涉法”却可以测得这种振动,并把它转换成声音。
在现代战场上,要时刻想到“隔墙有耳”,说话要注意保密,要使用保密电话机进行重要的通话,有时还应将明线改为地下电缆。还要经常检查室内,清除窃听器和周围的超短波接收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军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