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孩子做错了什么
《如何独立思考》章节:第55章 孩子做错了什么,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这还不够吗?整个世界还不够你瞧的吗?如此多姿多彩、纷繁复杂而又高深莫测的大自然还不够你看的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对它如此轻慢,却喜欢凭空编造那些廉价的神话和怪物?
——蒂姆·明钦
什么样的动机才能让父母舍得伤害他们的孩子?——生病了也不让看医生。哪怕明明医院就在附近,却任由孩子忍受病痛的折磨,直到停止呼吸。同样身为人父的我对此感到无法理解,但事实上,这样的案例却经常发生。你也许猜到了,之所以会发生这样令人震惊的悲剧,只是因为人们深陷种种花言巧语和传闻的困扰,同时又缺乏明辨是非的批判性思维。
其中最令人心碎之处,还在于这些人伤害孩子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而且始终以冥顽不灵的态度拒绝履行守护下一代的职责。毫无疑问,父母往往是糟糕决策的核心。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有时候是为了追随“新纪元”思潮,或者对主流思想充满怀疑),他们是失职的父母,连孩子最起码的基本医疗也无法保证。
这里面通常少不了“业内人士”的身影——有人会奉劝父母们不要丧失信仰,也有人因为略通医术的皮毛就敢拍胸脯打包票。同样,监管者没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孩子们的权益,却允许父母们对下一代的安危视而不见。
遗憾的是,我们可以举出许多这样的案例。但限于篇幅,在此我只举一个例子,以便让读者们明白人们是如何被信念“洗脑”,从而对孩子的情况不闻不问,甚至伤害他们的。
坎达丝·纽梅克当时只有10岁,她被一条法兰绒床单紧紧裹住,动弹不得。她身边站着三个大人,其中一位是她的养母珍妮。坎达丝拼命想挣脱床单的束缚,而三个大人则在一旁一边冷嘲热讽,一边看着她徒劳挣扎。除了珍妮,在场的另外两位是自称反应性依恋障碍(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简称RAD)治疗专家的康奈尔·沃特金斯和朱莉·庞德。她们俩认为坎达丝正是患了这种障碍。接下来的40分钟内,坎达丝不断哀求她们放了她,说她已经无法呼吸了,甚至开始呕吐和窒息。这一切都被拍了下来。三个大人却对此置若罔闻,只是不停地羞辱她。40分钟后,坎达丝变得一动不动,而大人们就这么站着,又继续聊了半个小时。最后她们决定看看这孩子怎么样了。她们松开床单,发现坎达丝浑身发青,已经没有了呼吸。她们试了下她的脉搏,自然也毫无动静。坎达丝最终死于窒息,并随即被宣布脑死亡。
在这个案件中,三位成年人表现得像是虐待狂,但是她们的本意似乎是为了她好。这就是伪科学所产生的邪恶力量。
坎达丝从小有些行为不太正常。她的母亲是一名儿科护士,曾经参加了一次旨在推广“依恋疗法”(attachment therapy)的会议。这种疗法的核心理念是,如果儿童在很小的时候遭受漠视甚至虐待,就很难与他的养父母建立起一种情感纽带,于是其行为也会出现异常。依恋疗法就是要试图建立这样一种情感上的紧密关系。
可惜,坎达丝并非这种令人生疑的疗法的唯一牺牲品。
南希·托马斯的网站“设计养育和家庭”(Parenting and Family by Design)有这么一段话:
患有反应性依恋障碍的儿童应对其症状进行治疗。患儿的行为和行动方式往往容易极端,而没有针对极端行为经过特殊训练的医师,则可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根据其临床反应和症状,现在人们都认可反应性依恋障碍是一种精神性疾病。这和《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中的其他障碍没什么两样,主要是针对临床症状来诊断。但是,这些症状不见得只出现在RAD当中,对大一些的儿童而言尤其如此。由此形成的医学诊断更容易引发争议。
梅奥医学中心对此评论道:
经过治疗,患有反应性依恋障碍的儿童与看护人(也包括其他人)之间会发展出更为稳定、健康的人际关系。该疾病的治疗手段包括心理咨询,父母或看护人咨询教育,照管者学习与患儿积极互动的技巧,以及创造稳定的养育环境。
你可能注意到了,标准疗法根本就没有提到用床单把患儿裹起来,让其不能呼吸之类的手段。至于那些自封的依恋疗法专家,他们凭借根本站不住脚的理论,推导出毫无现行科学依据的RAD疗法。无论如何,他们认为自己才是治疗这一病症的最佳人选。
此外,他们往往认同关于RAD的一个看法,那就是这些孩子很喜欢操纵周围的人。就算这也许是事实,也很难判断某人是否真的在操纵别人。真正的内行人对此应该会特别谨慎,从不轻易下结论。问题在于,如果你认为某人“喜欢操控他人”,这可能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即你可以把对方的任何行为都解释为企图操纵别人。照这么说的话,这简直与阴谋论无异——无论是有反证还是没有证据,都可以被视为证明你观点的证据,即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证明对方有操控欲。
这就是可怜的坎达丝所遭遇的一切。她的母亲相信她得了RAD,只有采取依恋疗法才能得救。于是,她带着坎达丝前往科罗拉多州的埃弗格林,在那里让女儿接受了为期两周的集中治疗。在治疗期间,如果坎达丝舔了珍妮的脸,后者会骑在年幼的女儿身上,让她不要动弹。坎达丝被人按住头部,任由“治疗师”对着她尖声吼叫。当所有这些干预手段都用尽后,最终他们启用了所谓“重生”疗法。坎达丝被裹在床单里(相当于孕妇的“产道”),这样她就能够获得重生。
在本案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点就是许多所谓“大师”表现出的狂妄和傲慢。这些偏激的家伙认为自己拥有特殊的天赋、才能和洞见。他们不需要科学证据,因为依靠自己的直觉就够了。他们是来治病救人的,才不需要理会什么安全操作标准,对知情同意权和循证式治疗的规范也可以置若罔闻,甚至连最基本的伦理底线都可以不管不顾。
任何职业都有操作规范,而且其中必有原因。这也是某些群体之所以能成为专业人士的首要因素。在坎达丝一案中,治疗师由于对自己的诊疗判断和治疗手段过于自信,以至于置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于不顾。坎达丝的哀求反而被她们视为她想要操纵别人。同理,她不断地说自己无法呼吸,包括后来变得安静下来,也都是操纵的把戏。
千万不能自以为是——这是我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学到的深刻教训之一。把大家的智慧集中到一起也不见得尽善尽美,更遑论我个人的意见。我们只能尽力而为,要再三确认自己的主张是否正确,谨慎看待一切治疗手段,并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由于其自身毫无根据的傲慢,那些信誓旦旦能治好坎达丝的人们,恰恰成了杀害她的主犯。
2001年4月21日,康奈尔·沃特金斯和朱莉·庞德因粗暴虐待儿童的罪名被判入狱16年。
《 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52年修订,目前已有数个不同阶段的版本,是所有心理精神障碍和疾病的标准参考手册,对于全世界的精神病领域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译者注
第五部分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至此,通过窥视人性的复杂多变,通过面临由此形成的各种来势汹汹的挑战,我希望这趟冒险之旅能让读者们感觉精彩纷呈。我们讨论的这些话题固然非常有趣,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您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也许这么说会让我们这本书听上去像是普通的励志读本,但我还是要说个明白:这绝不是什么心灵鸡汤文学!
我们最好把批判性思维当成类似于医学的一门应用科学。我一直痴迷于解开人体之谜,尤其是大脑的奥秘,但我对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更感兴趣。只有这样,知识才有用武之地,而不仅仅是抽象或假设的概念。既然如此,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该如何拥有理性批判的思维方式?这些也是我们节目的听众们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他们想知道,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该如何运用理性的怀疑思维去看待它。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站在个人应用的角度介绍这种思维方式,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为人父母,或者是社会的一分子,都能从中汲取教益。这也许是全书最具挑战的一部分,因为批判性思维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会有这么多具体的案例剖析。我们打算直白地告诉读者们,保持科学怀疑究竟该怎么做。
不过请放心,这部分也会同样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