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水源的难点在于其规模
《学习场景的革命》章节:设计水源的难点在于其规模,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当然,设计水源时,难点之一在于其规模。讲课时,可以拥有数百名甚至更多的听众,但交谈不同,同时真正参与讨论的人数往往不会超过4个。事实上,理论模型和观察数据表明,无论一开始讨论组的规模有多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会自动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包含两到三个成员。3聊天一开始,大家可能会聚在一起讨论,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就会退出整个大的讨论组,重组成更小规模的讨论组。这个重组的过程会不断持续,直到整个大组分散成好几个小组,每组只有两到三名成员,而且每个小组所讨论的话题都不一样。
既然群体动力学具有上述特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校的建筑设计能提供的水源学习场景十分有限了。在学校,学生大多聚在餐厅、操场、带储物柜的走廊,而不是能促进这种重要学习模式的环境。教学楼的设计本身就抑制了学生交谈的需求,这可能也是学校大厅和走廊大都十分吵闹嘈杂的原因。当然,也不乏例外。例如,伊利诺伊州数学和自然科学学院(Illinois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cademy)的教学楼中就设有多种便于交谈的场所。在这些场所,没有教室的严肃氛围,这方便了学生三两成群地自由交流,使他们可以更多地共同完成某个项目(见图3-2)。
图3-2 伊利诺伊州数学和自然科学学院的教学楼中的场景之一
资料来源:James Gerry。
在为学校设计教学楼时,菲尔丁·奈尔国际建筑公司通常会将交谈空间的设计作为重中之重。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城新成立的一所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磁石学校”就在教学楼设计时纳入了对交谈空间的考虑,但是很多其他新学校并未在其建筑设计中作此考量。
在一节课或者其他正式演讲结束之后,听课者想要与他人交流的欲望似乎特别强烈。学生的思绪还沉浸在刚刚的所见所闻之中,自然而然地,他们会想要和一起听讲的人共同探讨各自的所思所想。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交流与演讲结束后的问答环节有很大差别,因为它包含了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的各种讨论,此类讨论甚至能引发讲课人思考自己之前都未曾考虑到的问题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