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延展合作式学习的时间
《学习场景的革命》章节:用技术延展合作式学习的时间,去读读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大多数场合,只要提及社会学习,人们大多会想到Facebook。事实上,社会学习是在水源环境中自然发生的,并不依赖技术,但是很多网络社交工具,比如Facebook,在这个领域确实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社会学习基本上属于人类学习的最原始方式。与以前相比,我们如今似乎更加频繁地提到社会学习,但这可能只是出于两个原因:其一,类似于Facebook这样的社交工具的大量兴起和普及;其二,如今学生和老师每天都在愈发频繁地使用此类工具。
在大多数教育环境中,水源活动属于“合作式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范畴,通常会要求学生组队共同完成某个项目。这种学习模式为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打开了大门。同时,就多数学生而言,这种学习模式还营造了一种舒适的学习环境。可惜的是,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合作完成项目的时间少之又少。虽然学校给予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时间很少,但技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记得几年前,我就机器人技术给学生开了一次研讨会。当时,有一名学生在开小差发短信。我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她回答说,她原本打算放学后和朋友们一起去购物,但却跑来参加这个研讨会了。她的朋友们问她参加这个研讨会感觉如何,她说很不错,于是她的朋友们都想知道下次开办的时候她们能不能来参加。虽然这件事并不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例子,但也足以看出,类似的技术同样能应用于学生的学习,更不用说在这件事中,技术还成了我们研讨会的宣传工具呢。
克莱尔·伍德(Clare Wood)和她在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的同事们对9~10岁的儿童做了一次关于收发文本信息的实验。1他们招募了114名之前从未拥有过手机的儿童,并将每名儿童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之前和之后,所有被试均要接受一系列关于阅读、拼写、语音意识等技能的测试。在每个周末以及学期中为期10周的假期里,实验人员给实验组的儿童每人提供一部手机,但手机只能收发短信。对照组的儿童则没有手机。传统测验结果显示,实验结束之后,两组被试在读写素养的提升上没有差别。然而,有证据显示,实验组儿童使用手机收发短信时常常会用到文本缩写,由此导致了该组被试的读写技能有所提高。这个有悖直觉的实验结果很有意思,因为许多老师都担心这种发短信的方式对学生的拼写技能有害无益!
虽然在不少学校中,水源式技术依然不可以在校内使用,但在课外,学生花在个人博客和其他社交平台上的时间可不少。他们发动态、登录个人主页、发送文本信息、参与各种各样的以科技为媒介的网络社交活动。我们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教育情境中有效地使用此类工具。关于如何在教室中使用社交网络平台,有个很好的例子——Edmodo,这是一款为师生免费提供的教育网络平台。通过该平台,老师可以开设虚拟课堂,学生则可以自由分享文件、讨论观点。Edmodo除了有电脑版,还有供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的ios版和安卓版。
分享图文视频等内容是社交网络的强大功能之一。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所做的一项有趣调查,图片和视频已经成为主要的在线社交货币。2该调查还显示,在互联网成年用户中,有46%的人会在网上发布原创图片和原创视频,而41%的人则会在各类分享网站上转发非原创的图片和视频。此类用于发布和分享的网站包括Pinterest、Instagram、Tumblr等,这些网站都支持手机访问。该项目的调研结果还指出,Pinterest更受女性用户的青睐,而其他分享网站的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持平。当然,就分享图片和视频而言,在所有图片和视频网站中,Flickr、Facebook、YouTube毋庸置疑都是排在前列的,而YouTube在上网高峰期更是占到了10%的网络流量。3
以上的调研只针对成年网络用户,但他们针对未成年网络用户的调研同样非常有意思,后者显示,美国青少年在2011年收发的短信数量远远高于2009年。整体上,有75%的青少年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收发短信。12~17岁的青少年平均每天收发的短信量从2009年的50条增加到2011年的60条。调研结果还显示,女孩尤其喜欢收发短信,2011年,女孩平均每天收发100条,而同龄男孩每天收发50条。这个短信量实在有些让人难以置信,说实话,如果让我每天发这么多条短信,我都不知道该发些什么内容。当然,学生之间的短信大部分都是关于私人话题的,但短信同样很容易就被学生用来交流学习话题,也正是这一点让许多教育者不敢对此放松警惕。
一名老师曾告诉我,在一场考试中,有名学生将考题以短信形式发给待在图书馆的同学,让他在图书馆翻找答案,然后将答案发回来。针对这个问题,我之前就提到过,主要问题在于,这些考题都能在网络上或者书本上找到答案。当然,这名同学确实不应该作弊,但在这件事上,有一部分责任应归咎于一些教育者,因为他们认为教学大纲就能满足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需求,而实际上教学大纲所提供的课程不过是不断重复的内容。
之前提到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研还显示,有63%的青少年称,他们每天都会与生活中的人通过短信交流。就每天与人交流的方式而言,短信交流的频率远远超过他们使用其他方式交流的频率,其他方式的具体使用比例为:用手机打电话的人占39%,放学后聚在一起面对面交流的人占35%,通过社交网站收发信息的人占29%,使用即时信息的人占22%,使用固定电话的人占19%,用电子邮件沟通的人占6%。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翻新和急速普及,一些运营商开始在流量套餐中提供免费的语音和文字短信。4换句话说,我们手机的翻新速度日新月异,几年之前我们还挺满意的手机与现在的手机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运营商们无疑深谙这种网络流量的变化。如今,智能手机已经兼容大量先进科技。手机可以用来拍照、安排日程、玩游戏、浏览网页、收发信息,当然还可以用来打电话。随着新增的功能越来越多,手机在社会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只会与日俱增。
由此可以说,水源几乎已然成为一条大河,经由互联网流向了大多数青少年,而且我敢肯定,也已经流向了大多数儿童。有意思的是,就使用短信而言,我算起步比较晚的,但如今我也经常收发短信,当然,比起大多数青少年,频率要低很多。